1977年起,在縣畫苑中萌生一種裝飾性的布貼畫,以剪代筆,以布作色,獨辟蹊徑,別具一格。作者陳民、杭法基經過多年的藝術追求,借油畫之斑爛,水粉之調和,版畫之線條,講究夸張變形和凝煉概括,組成一幅幅秀麗的山川,輝煌的大廈,豐收的田野,恬靜的鄉村。日積月累,作品在2000件以上。
1981年5月,在縣內首次展出203件,新穎奪目,堪稱奇葩。此后,布貼畫進入合肥、蚌埠、南京、上海、廣州、深圳、香港等大中城市展出,觀眾有口皆碑,《人民畫報》、《畫廊》、《中國建設》、《中國報導》、《美術》等全國49家報刊登載16l件布貼畫作品,部分作品被日本、美國、香港等地收藏。安徽省群眾藝術館出版了《當涂布貼畫專集》,新美術畫廊發行《杭法基布貼畫作品選》,上海美術出版社和安徽美術出版社,均出版了《陳民布貼畫集》。
周世華的布貼藝術
周世華自動喜愛畫畫,中學畢業下放到農村,在廣闊天地中,他一手握鋤頭,一手拿畫筆,被鄉親們稱為“小秀才”。由于表現突出,1971年他被推薦參軍,在部隊6年,他勤奮作畫,參加了美術展覽,并結識了軍內外一批畫家,為今后的藝術創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礎。26歲時他轉業回到家鄉,被分配到縣服裝廠搞服裝設計。工作中,他接觸到大量花色品種各異的紡織布料,萌生出用邊角布料制作拼貼畫的想法。他試著制作幾幅,沒想到同事和同行們一致叫好。縣輕工部門也因此專門成立了工藝美術服務部,由周世華負責創作設計,生產布貼畫。他制作的作品《姑溪河畔》作為禮品,送給外國貴賓。2001年,由于多種原因,服裝廠停產了,此時身為廠長的周世華也下崗了,老周沒有急躁,反而覺得這下從繁忙的行政事務中解脫出來可以重拾“老本行”,繼續制作布貼畫了。他一發不可收拾,制作出《金秋》、《牡丹圖)、《秋水如鏡》等受到好評的布貼畫。
2003年9月,中央電視臺專程前來當涂拍攝布貼畫,后在中央四套《華夏文明)欄目中播出,在全國引起較大反響。在周世華的工作室,他一一介紹他近年來創作的作品。他說,布貼畫是以剪代筆、以布為色創作而成的一種裝飾畫,集工藝性、藝術性為一體,充分利用布的顏色、紋理、質感,通過剪、撕等方法,表現形象抽象、色彩獨特,具有筆墨不能取代的奇趣。記者看到,他制作的布貼畫作品有的粗獷遒勁似版面,有的絢爛厚重似油畫,有的清新明快似水彩畫……周世華說,目前他正在籌備成立布貼畫工藝美術廠,招收培訓工人批量生產布貼畫。同時進一步加大宣傳,力求盡快將布貼畫打入市場。日前縣文化旅游部門已與他聯系,準備將布貼畫作為該縣一項旅游工藝產品隆重推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