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織畫是永春縣歷史悠久的傳統工藝美術品。曾一度與杭州絲織畫、蘇州刺繡、四川竹簾畫齊名,被譽為中國四大家織之一。唐初,永春就有紙織畫的制作。它的工藝是:先在宣紙上作畫,用特制的裁紙小刀裁成一定規格的紙條(寬度小于2毫米)作為經線,再取潔白的宣紙切成同樣寬度的紙條作為緯線。然后用特s制的木織紙機,輕輕細織,織后根據畫面著上顏色。規格有長6尺寬3.2尺,長5尺寬2.8尺,長4尺寬2.6尺和長2尺4.8尺等種。它題材廣泛,有的表現人們安居樂業,有的展現自然景物,有的反映歷史上的英雄人物,有的歌頌男女堅貞愛情,有的織畫小說人物。宋至明代,永春紙織畫發展較快,到清乾隆年間(1736-1795),永春已有姓李、施、黃、翁、蔣、王、章、鄭、洪、莊等10家60多人從事紙織畫制作。光緒年間(1875-1908),永春紙織畫遠銷南洋各埠。永春紙織畫歷代以來被全國許多博物院、大學博物館藏。(永春縣)
已有1300多年的織紙畫,是我縣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紀念品,是出訪饋贈客商和國際友人的高檔文化禮品。
紙織畫是永春縣歷史悠久的傳統工藝美術品。曾一度與杭州絲織畫、蘇州刺繡、四川竹簾畫齊名,被譽為中國四大家織之一。
唐初,永春就有紙織畫的制作。它的工藝是:先在宣紙上作畫,用特制的裁紙小刀裁成一定規格的紙條(寬度小于2毫米)作為經線,再取潔白的宣紙切成同樣寬度的紙條作為緯線。然后用特制的木織紙機,輕輕細織,織后根據畫面著上顏色。規格有長6尺寬3.2尺,長5尺寬2.8尺,長4尺寬2.6尺和長2尺4.8尺等種。
它題材廣泛,有的表現人們安居樂業,有的展現自然景物,有的反映歷史上的英雄人物,有的歌頌男女堅貞愛情,有的織畫小說人物。
宋至明代,永春紙織畫發展較快,到清乾隆年間(1736-1795),永春已有姓李、施、黃、翁、蔣、王、章、鄭、洪、莊等10家60多人從事紙織畫制作。光緒年間(1875-1908),永春紙織畫遠銷南洋各埠。
永春紙織畫歷代以來被全國許多博物院、大學博物館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