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陽特產(chǎn):
寧陽蟋蟀歷史悠久,古代被譽為"江北第一蟲"。泗店鎮(zhèn)的蟋蟀以曾向皇帝進貢、在打斗中不斷得冠而聞名國內(nèi)外。寧陽蟋蟀的特點→是品種多、質量好。二是性情剛烈,搏斗兇狠,強悍而善斗。研究確認,在這片鈣質褐土區(qū),土地肥沃,酸堿適度,食料眾多,營養(yǎng)豐富,氣候適宜,濕度相當。是繁衍中華斗蟋名品的主要因素。近年來,每到秋季,國內(nèi)各大城市及港澳臺等地的蟋蟀愛好者幾萬人次來挖掘、收購。2000年成交額達2000多萬元。縣內(nèi)建有中國北方最大的蟋蟀市場,為弘揚蟋蟀文化,擴大交易,提供了良好條件。
寧陽大棗以果實碩大,果肉肥厚,營養(yǎng)豐富,風味濃郁著稱,深受國內(nèi)外消費者的喜愛。寧陽大棗含豐富的維生素A、B、C、D及鈣、磷、鐵等微量元素;糖、蛋白質、脂肪均高于其他同類品種。能滋養(yǎng)人體毛細血管,防止血溢病。對高血壓、肝膽病療效顯著。具有養(yǎng)胃健脾、益血壯神、延年益壽之功能。其醫(yī)療價值和保健功效居群果之冠,醫(yī)學界稱之為"天然維生素丸"。1986年被衛(wèi)生部評定為國家保健棗。目前,寧陽大棗面積已達1.33萬多公頃,年產(chǎn)量2500萬公斤。銷售全國30多個省、市、自治區(qū),出口日本、韓國、新加坡等7個國家和地區(qū),年創(chuàng)利稅500萬元。
寧陽蔬菜良種寧陽縣是全國最大的蔬菜良種繁育基地。2000年,全縣蔬菜制種面積達5500公頃,總產(chǎn)量500萬公斤。生產(chǎn)種類包括黃瓜、豆角、大蔥、西紅柿、芹菜、白菜等15大類60多個品種。其中,以皮薄肉厚、脆嫩多汁、香甜可口而聞名全國的"寧陽大刺"系列黃瓜品種著稱。總面積近2000公頃,總產(chǎn)200萬公斤,約占全國黃瓜種用量的70%。北京、天津、武漢等地的眾多科研單位都在寧陽設立了繁育基地,建立了合作關系。形成了優(yōu)勢互補的產(chǎn)、供、銷一條龍產(chǎn)業(yè)化體系。成為省內(nèi)唯一的"省級種子技術市場"。
新泰特產(chǎn):
新泰大花生新泰建國前就有"花生之鄉(xiāng)"稱號,歷來是省花生重點產(chǎn)區(qū)之一。新泰大花生,具有粒大、色紅、皮薄,香、脆、甜和出油率高的特點。建國后經(jīng)3年對原品種提純復壯,培育出具有原品種特點的半蔓大花生,果型最長達7厘米,百果重252克,出米率70.2%,榨出的油久放不易變質。石萊、劉杜兩辦事處所產(chǎn)質量最佳。
建國前,新泰花生即外銷境外。據(jù)《山東實業(yè)志》記載,民國22年,花生米外銷75萬公斤,總值7.5萬元(時幣),油26.25萬公斤,5.85萬元。建國后,新泰大花生出口到日本、歐美、東南亞及香港等許多國家和地區(qū)。1980年,縣外貿(mào)公司收購外調(diào)花生1808噸,1982年為2043噸。1985年,完成花生征購任務781萬公斤,此外,供銷、糧食、外貿(mào)等部門共收購696.5萬公斤,供應外地和出口。
新泰芹菜為省內(nèi)特產(chǎn),栽培歷史已有200余年。新泰城南的尹家莊、林前、林后、趙家莊、馬莊、名公等村所產(chǎn)質量最佳。其特點梗空柄高,質地細嫩,清脆無渣,味美爽口,營養(yǎng)豐富。清代曾選為貢品。用新泰芹菜能做出20余道菜肴。
建國后,經(jīng)過優(yōu)選品種,科學栽培,質量提高,產(chǎn)量增加。曾兩次進京參加全國農(nóng)業(yè)優(yōu)質產(chǎn)品展銷。已銷往京、滬、津和東北各地。
密刺黃瓜新泰密刺黃瓜的特點是耐低溫、弱光,抗枯萎病,結瓜早,瓜碼密,鮮嫩、清脆、肉厚、瓤少。1951年,高孟村農(nóng)民張風明始進行雜交選育,至1964年基本定型。不僅境內(nèi)廣為種植,還推廣到我國東北、西北和京津地區(qū)。
馬家寨子香椿芽放城馬家寨子村三面環(huán)山,地溫略高,又多砂質土壤,適宜香椿芽樹生長。所產(chǎn)香椿芽有芽肥紫,梗細,味濃,淹、烹香味不退等特點。1978年后,此地開辟為香椿芽商品生產(chǎn)基地。
東紅河山藥紅河山藥有香、甜、脆,做菜汁濃、色白和易于保存等特點。紅河地屬褐土,耐旱怕澇,適宜山藥生長。50年前,農(nóng)戶即有栽培山藥習慣。雖多次更換品種,但仍保留地方品種優(yōu)點。80年代以來,經(jīng)科學栽培,每畝可植萬株,畝產(chǎn)3750余公斤。
石萊西瓜特點是個大(最大者40斤),沙瓤,纖維少,食之甘甜爽口。主要品種有黑油皮、核桃紋子、"桃園三結義"(白皮、紅瓤、黑籽)、西洋枕等。一般畝產(chǎn)4500余公斤。
沙坡西瓜特點為個小(一般3?/FONT>5公斤),皮薄,瓤鮮紅,味甜多汁,含糖量在14%以上,瓜苗易管理,抗白粉病。畝產(chǎn)可達3000公斤。沙坡西瓜是40年代由龍廷沙坡村民劉兆奎經(jīng)多年雜交篩選而成的品種,后逐步推廣到泰安、萊蕪、蒙陰、沂源等鄰近縣市。80年代后,沙坡西瓜產(chǎn)地改進耕作制度,實行瓜(地瓜)瓜(西瓜)間作,糧、瓜雙收。
此外,頗負盛名的還有白沙的藕,質白、汁濃、清脆、無渣;龍廷的松莪,味美、肉肥;劉杜的百合;南師店及劉杜的甜瓜等。
東平特產(chǎn):
東平粥:又名徐家粥,為州城鎮(zhèn)桂井子街徐明世代經(jīng)營,從清康熙19年至今已有300多年的歷史。該粥用大豆、小米、大米熬制而成。粥濃如醬,喝似水,滑潤爽口,清香甘甜,浸人心脾,有獨特的糊香味。喝凈粥,碗如洗,不掛一絲粥跡,為東平獨有的名吃。
東平糟魚:東平糟魚是用淡水鯽魚制作而成,它具有魚體完整,骨肉同食,香而不腥,肥而不膩等特點。成品魚呈醬紫色,醇香爽口,色味俱佳。
東平燒餅:又名碳爐馬蹄燒餅。州城陳姓清朝中期所創(chuàng),是面食名吃之一。它選用優(yōu)質面粉、芝麻、植物油、糖稀作原料,做成圓餅后將背面貼在倒扣的鐵鍋內(nèi),用木碳文火烘烤。其特點是:園形、中間薄、邊沿厚;黃酥油亮,香脆可口,色香味型俱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