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安地處大別山區,特色菜和特色小吃都較具山區特色。除了在市區各賓館、酒店、排檔能品嘗到外,在山區各景點或景區,主產的當地特色美食當然做法最地道,味道最佳。其中,八公山森林公園有八公山豆腐、銅鑼寨景區有銅鑼寨小黃魚、萬佛風景區有萬佛湖魚頭、天堂寨有天堂寨泡菜和天堂寨小吊酒。另血豆腐、吊鍋宴等都是山區獨具特色的美食。
六安特產推薦
八公山豆腐
為西漢淮南王燒藥煉丹,偶以石膏點豆汁而成,因此八公山是豆腐的發祥地。八公山豆腐制作精細,營養豐富,風味獨特。
皖西白鵝
已列入《全國家禽品種志》,肉質鮮美,羽絨質量極佳,絨朵大,膨松度高,堪稱世界之最。
壽縣大救駕糕點
是安徽具有千年歷史的名細糕點,據傳說由趙匡胤困南唐而得名,賞心悅目,爽口沁脾
天堂寨小吊酒
天堂寨農戶多會自行釀造小吊酒。秋收后,農民購買酒曲,將大米或稻谷加水蒸熟后,拌入酒曲發酵三---五天后(視氣溫而定),聞酒香加熱蒸溜,出酒。這種酒度數不高(一般在22--30度)口感較好,但很有后勁。農民釀成多留自飲、待客,也有少數饋贈親友的。
銅鑼寨小河魚
銅鑼寨山高嶺大,小河溪流眾多,盛產無污染的小河魚。小河魚長15厘米左右,先去內臟,洗凈,再炕干,最后曝曬數日即可。銅鑼寨名菜“青椒小河魚”,色香味形俱佳,鮮爽可口,回味悠長。
血豆腐
又稱紅豆腐。金寨縣山區傳統食品,尤以燕子河一帶的為佳。原為一種古老的傳統的習俗,解放后有些淡化,但深山區仍很流行。據說是當地山民年夜飯的必備菜,取紅豆的諧音“都富”。
制作方法:以新鮮豬血、碎豬肉、豆腐等為主要原料,配上姜末、蒜花、食鹽,拌勻后灌入洗凈的豬膀胱或豬大腸中,或做成饅頭狀,日曬數日,掛在廚房內煙熏月余即可。
山區農家招待客人多用此菜,在酒席桌上,客人品嘗此菜時,視之會誤認為豬肝,食之則鮮美可口。食用時,切成片狀,蒸煮、炒菜均可。其色如棗,鮮嫩油潤,風味獨特。
萬佛湖魚頭
所用佐料獨特,烹制技藝高超,湯色乳白,腴而不膩,口感鮮美,助人食欲,是不可多得的美味佳肴。
做法:魚頭治凈,用刀一斬兩半,豬蹄洗凈,斬成塊,玉米棒剁成段,火腿、鮮筍分別切片。取大砂鍋,放入魚頭和配料,加入礦泉水,上火燒沸撇去浮沫,放入調味品和熟豬油,大火燉45分鐘左右至魚湯呈奶白色時,加精鹽、味精調味,撒入蒜花、白胡椒粉即可。
胡店鴨蛋干
主產地為金寨縣桃嶺鄉、槐樹灣鄉的庫區一線(梅山水庫淹沒的胡家店集鎮移民聚居區)。
制作工藝為:用棉紗方巾包豆腐,壓榨成方塊白豆干,闊約5公分,厚約1公分,經日曬或炭火烘烤后,投入缸中鹵制。鹵料以鮮鴨蛋、蓼葉灰、臘鵝湯、臘肉湯等配制。浸泡一夜后,取出晾曬,直至表皮滲油。成品呈淡綠或淡黃色,乍聞有點臭,吃起來醇香細嫩,表皮柔韌。可涼拌、油炸、炒菜。
爆炒毛魚
“毛魚”六安人又稱“貓魚”,產自于無污染的老淠河。河西漁民們把小魚打上來以后覺得棄之可惜,于是就把它們清洗干凈后放上鹽爆腌、暴曬及成。民惠路上的大廚們把它放上青椒爆炒,美味無與倫。
蒿子粑粑
蒿子粑粑主要用野生蒿子、米面、臘肉、香蒜等制成。蒿子粑粑,口感香脆,味鮮色美,為霍山獨有,傳說每年農歷三月三日,吃蒿子粑粑可“巴魂”。
天堂寨泡菜
泡菜以“薇菜”、“珍珠菜”、“將軍菜”、野藕、野竹筍等30多種野菜和紅繡球辣椒等高山蔬菜、天堂寨百尺巖泉水為主要原料,用傳統的手工制作方法生產,不加任何添加劑,原汁原味,微甜略辣,口感香脆。好看好吃,令人回味悠長,也是饋贈佳品。
涼皮
六安的風味小吃中,“涼皮”是最受歡迎的品種之一,男女老少愛吃,尤受年輕姑娘歡迎,一年四季都有賣,夏天吃的人更多。六安的大街小巷,六安的每個城鎮,乃至鄉村,到處都有賣涼皮的。一張桌子,幾個小板凳,就是一個涼皮攤。
涼皮以其棉軟潤滑,酸辣可口,爽口開胃,在各大飯店、飯莊、酒樓經營的六安風味小吃,涼皮也是必不可少的。
烤燒餅
六安人沒有一個不知道六安的烤燒餅,薄、脆、香、酥是六安烤燒餅的一大特色。早晨起來,花上一塊錢買上兩個燒餅,順便買一份豆漿就是一頓很不錯的早餐了,甜的、咸的都有。六安的烤燒餅攤遍布六安大街小巷。
吊鍋宴
金寨山區農戶冬季燒樹根、木材取暖,在屋內挖一直徑50~70厘米,深約20厘米的火籠,同時,在屋梁上懸木質滑竿吊一鐵鍋,在火籠上可以調節升降。吃飯時將幾樣燒熟的菜分別倒進鍋內,所以又稱“一鍋熟”或“一鍋煮”。家人或來客圍坐火籠四周,烤火、吃熱菜、敘話,如果喝酒,每人雙手分別拿碗、筷和酒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