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魔都吃喝玩樂一番后要走了當然要帶點當地特產回去啦,無論是送親朋好友還是自己留作紀念都很不錯,那么上海有什么特產小吃呢?且看小編為大家介紹,不知道上海有什么特產小吃的朋友千萬不要錯過了哦。
浦東白斬雞
白斬雞是冷盤。白斬雞,始于清代的民間酒店,因烹雞時不加調味白煮而成,食用時隨吃隨斬,故稱“白斬雞”又叫“白切雞”。又因其用料是上海浦東三黃雞(腳黃、皮黃、嘴黃),故又稱三黃油雞。后來上海各飯店和熟食店都經營“白斬雞”,不僅用料精細,而且還用熬熟的“蝦子醬油”同雞一起上桌蘸食。此菜色澤金黃,皮脆肉嫩,滋味異常鮮美,久吃不厭。
楓涇丁蹄
上海楓涇丁蹄是上海地區的漢族傳統名菜。上海楓涇丁蹄具有冷吃“香”,蒸熟后吃“糯”的獨特味道。湯鹵醇厚,濃油赤醬,糖重色艷,咸淡適口。選料注重活、生、寸、鮮;調味擅長咸、甜、糟、酸。名菜如“紅燒蛔魚”,巧用火候,突出原味,色澤紅亮,鹵汁濃厚,肉質肥嫩,負有盛譽。
上海有什么特產小吃1
南翔小籠
是上海嘉定南翔鎮的傳統名小吃,已有100多年的歷史。小籠包的皮是用不發酵的精面粉做成的。蒸熟后的小籠包,小巧玲瓏,形似寶塔,皮呈透明,晶瑩透黃,一咬一包湯,滿口生津,滋味鮮美。如果吃時佐以姜絲、香醋,配上一碗蛋絲湯,其味更佳。南翔小籠包素以皮薄、餡多、鹵重、味鮮而聞名,是深受國內外顧客歡迎的風味小吃之一。1981年6月起,南翔小籠由嘉定作速凍食品進入國際市場,向東亞和西方各國出口,引起各地飯店競相仿制。南翔小籠包的餡心是用夾心腿肉做成肉醬,不加蔥、蒜,僅撒少許姜末和肉皮凍、鹽、醬油、糖和水調制而成。南翔小籠包的餡心還可以隨季節變化而變化,如初夏加蝦仁,秋季加蟹肉、蟹黃,蟹油。
南匯水蜜桃
南匯水蜜桃,具有果形圓整,個體大,色澤美觀,皮薄肉厚,果肉致蜜,纖維少,香味濃,汁多味甜,可溶性固溶物14~15度,最高達17度。核心稍帶紅色為該產品的主要特征。南匯水蜜桃素來以皮薄肉厚、汁多味甜而聞名上海乃至全國。具有果形圓整、美觀、碩大、肉質嫩厚且汁多,皮呈乳白色、易剝離,香味濃,纖維少,糖度15%以上。炎夏酷暑,咬一口南匯水蜜桃,沁人心脾,潤入肺腑。
上海小吃特點
上海菜又叫本幫菜,本世紀初,上海匯聚了蘇、錫、寧、徽等16個地方風味,上海人稱這為蘇幫菜、徽幫菜,而對本地風味,則稱為本幫菜。當時的本幫菜主要取用本地魚蝦蔬菜,以紅燒、蒸煨、炸、糟、生煸見長,菜有農油赤醬,咸淡適口。后來,上海菜不斷吸收外地菜特別是蘇錫菜的長處,在本世紀中葉形成了料取鮮活,品種眾多,擅長燒、生煸、滑炒、蒸,品味適中,即有清淡素雅,也有濃油赤醬的特點。
上海小吃在南宋時即有記載,明初上海成為東南名邑,制作漸趨精美,在清時隨著上海商業日益繁榮,應時適令的各類米、面類小吃品種更為豐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