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沂古稱瑯琊,中華文明的源頭之一,東夷文明和鳳凰文化的重要發祥地,擁有數千年優秀文化積淀,是著名的文化名城。那么臨沂有什么特產?臨沂特產有什么?下面來了解下臨沂特產。
臨沂特產:
孝河藕臨沂城北白沙埠鎮西孝友村前有一小河,名叫孝河,為“王祥臥魚,孝感天地”之處。孝河水清澈甜潤,河底為黑紫淤泥,盛產白蓮藕、紅蓮藕、茭白、菱角、魚蝦等,尤以白蓮藕最為出名。它與沙溝芋頭,塘崖大米并稱為原縣級臨沂市的三寶(三大土特產),素有“沙溝芋頭孝河藕,塘崖大米香滿口”的美譽。
青云柳編臨沭縣青云鎮土地肥沃,盛產杞柳。所產白柳芯細、質地柔軟、色澤亮白,年產干條2000多萬公斤。全鎮有3萬多人長年從事柳制品生產加工,“人人是編手,家家是工廠,天天見收入”是青云鎮的真實照,“走東北,下江南,不如在家編花籃”,已成為青云人的共識。杞柳產業是青云鎮的支柱產業。柳編加工業特色鮮明,境內共有各類企業79家,其中柳制品加工出口企業68家,擁有自營進出口權的企業21家,年出口交貨值8000多萬美元,是全市外經外貿重點鄉鎮。
蒙陰桃蒙陰是國內近年崛起的產桃大縣,優良品種有10多個。蒙陰桃銷量很大,在色艷、個大、味美,與上海產水蜜桃相似。蒙陰桃在滬銷量已占全市桃子供應量的約1/3還要多!特別是在桃墟,幾乎家家戶戶都有桃,在京滬高速和205國道上看,路兩邊全是桃樹!
蒼山大蒜產于蒼山縣,種植歷史已逾千年。是我國出口的優質大蒜。蒜為白皮,頭大瓣齊,皮薄如紙,清白似玉,粘辣清香,營養豐富。大蒜含有豐富的維生素、氨基酸、蛋白質、大蒜素和碳水化合物,營養價值和藥用價值較高。蒼山大蒜含有的17種可測氨基酸中,除胱氨酸外,其他16種均比其他大蒜的含量高39.2%,可供人體直接吸收的氨基酸比其他大蒜多51.5%。大蒜行銷日本、東南亞各國及港澳地區。大蒜加工制品有脫水蒜片、蒜粉、蒜汁、蒜油、蒜鹽、蒜醬、糖蒜、醋蒜、罐頭蒜、蒜水飲料等,頗受國內外消費者歡迎。
莒南板栗莒南縣地處低山丘陵區,雨熱同季,秋高氣爽,土壤養分齊全,適宜板栗生產,現有板栗栽培面積25萬畝,年總產板栗達1500萬公斤,名列山東第一,1993年被列為全國板栗優質高產高效栽培示范基地,管理水平處于全國領先地位,萬畝五年生幼園平均畝產達到1276公斤,所產板栗個大。色艷、光滑油亮、果肉嫩黃細膩、香甜可口,素有“糯香栗”之稱。遠銷日本、新加坡、韓國、臺灣等國家和地區,深受客戶青睞。
莒南花生莒南縣地處魯東南丘陵地區,每年種植花生40萬畝,總產1.25億公斤,總產量居全國花生生產百強縣第二位,單產量居全國第一位。分別被山東省人民政府列為優質大花主基地縣和農業部列為花生商品基地縣。1996年又被農業部組委會授予“中國花生之鄉”的稱號,1998年被國家標準計量局、農業部定為花生“標準化生產示范區”。
天寶山黃梨是山東名特產水果之一,主產于平邑縣天寶山區,已有300多年的栽培歷史。主要特點是綜合性狀優良,豐產、耐儲、抗性強,肉質細嫩,汁多味甜,營養價值高。其花、葉、樹皮、果實可入藥,以“美味易服之佳品,療效優質之良藥”著稱。
天寶山黃梨共有6個主栽品種:子母梨、柿梨、油棉梨、墜子梨、池梨。其中子母梨是天寶山黃梨的主要代表品種,它是由野生變異而來,果柄處有一顯著突起,形狀別致美觀,主要分布在天寶山的兩條山峪里。該地山高谷深,日照時間較短,適于子母梨較耐陰的生長習性。子母梨一般定植三四年開始結果,盛果期可持續60—80年。
費縣奇石費縣素有“奇石之鄉”的美稱,“園林石、金星石、燕子石、天景石”四大奇石馳名中外。其中之一的園林石又稱北太湖石,屬石灰巖類,生成于4億年前,經長期風化和酸性土壤侵蝕形成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園林石分布區域主要集中在城北鄉周圍30平方公里的范圍內,儲量約為50萬噸。它們或裸露于地面,或潛藏于地下,經人工挖掘開采,集中擺放后而形成奇特的自然景觀。該石集“瘦、漏、皺、透”諸特點于一身,有的象飛禽走獸,有的如玉樹臨風,有的似天外來客,有的欲飛向太空,可謂千姿百態、妙趣橫生,令觀者生出無限遐思。[沂蒙煎餅]
煎餅,是沂蒙山區民間傳統家常主食,也是久負盛名的地方土特食品。從使用的原料方面分類,又可分成麥子煎餅、玉米煎餅、小米煎餅、高粱煎餅、地瓜煎餅等,不同的烙制工具,不同的原料,其味道也各不相同。烙好的煎餅薄如紙,折疊成卷,即可食用。經過晾干,疊成長方,可存放半月到一個月之久而不變質。出門攜帶也很方便,因此,人稱干糧。清代蒲松齡在其《煎餅賦》中寫到,“煎頭則合米豆為之,齊人以代面食”,“圓如銀月,大如銅缸,薄如剡溪之紙,色如黃鶴之翎,此煎餅之定制也。”煎餅因是用原糧制作,麩皮沒有去掉,所以營養豐富,吃起來香酥松軟,且便于存放和攜帶,是一種極富特色的地方食品。今年有人認為,食用煎餅需要較長時間的咀嚼,因而可生津健胃,促進食欲,促進面部神經運動,有益于保持視覺、聽覺和嗅覺的健康,減緩衰老,不失為一種保健食品。[郯城銀杏]
郯城地處蘇魯交界,總面積1307平方公里,22個鄉鎮,867個行政村,96萬人口,99萬畝耕地,全縣林業覆蓋率達22%,近年來,立足資源,抓特色,把銀杏生產作為全縣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來抓。目前,全縣建有銀杏密植園5萬畝,間作園7萬畝,采葉園、圃60多處,年產銀杏果200萬公斤,產葉600萬千克,出圃銀杏苗木1億株,定植銀杏樹1200萬株,銀杏定植株數和銀杏葉產量居全國第一。1997年,在205國道上又建成了長達105華里的“跨世紀綠色銀杏工程”。1998年,又開展了建設銀杏城活動,對銀杏產業的發民起了巨大的推動作用。
平邑金銀花
金銀花是國務院確定的名貴中藥材之一。平邑縣是農業部命名的“中國金銀花之鄉”,栽培歷史達200余年,年產干花350萬公斤,占全國總產量的1/2以上,是全國最大的金銀花集散地。現有金銀花加工企業10余家,主要為金銀花茶、金銀花保健品、金銀花飲料等,年加工能力60萬公斤。[莒南綠茶]
莒南綠茶為茶類的一種,是商品名稱,包括芽形、針形、扁形、束形等系列。產于山東省莒南縣,是由山地茶園經多年精細栽培、加工精制而成,1978年被中國農科院茶葉研究所評定具有“葉片厚、耐沖泡、香氣高、滋味濃”的優質特征。目前全縣茶園面積己達3萬余畝,年產優質莒南綠茶100萬公斤。[沂蒙山楂]
臨沂市栽培山楂,已有250年的歷史。《平邑縣志》有“圖經本草,又名堂球,子其小者俗稱山楂”的記載。臨沂市山楂資源豐富,主產于平邑、費縣、沂南等地。其中平邑是山東著名的山楂產地。其中主要品種大棉球、大金星等被譽為沂蒙大山楂。據食品科研部分析,沂蒙山區山楂營養成分豐富,其中鈣含量占各種果品中的第一位;丙種維生素的含量比蘋果多17倍以上,號稱“北方珍品”。沂水縣崔家峪鄉上龍口村有一株百年樹齡的山楂樹,樹高6.63米,樹冠占地109平方米,被稱為“山楂王”。
蒙山全蝎
全蝎,俗稱全蟲蝎子,古書上稱蠆。<<蜀本草>>記載,入藥有1100多年的歷史。因主要產于沂蒙山區腹地的沂水、蒙陰、平邑等縣,故名沂蒙全蝎。全區年產全蝎約1萬公斤。絕大多數為自然繁殖,少數為人工飼養。沂蒙全蝎個大體肥,營養豐富,味道鮮美,藥用功效顯著,既是貴重藥材,又是山珍佳肴。據測定,沂蒙全蝎所含蝎毒素、蝎酥、牛黃酸、卵磷脂、三甲胺、甜菜堿等十余種成分,含量多數高于異地全蝎。蝎性辛、甘、平,有毒。有鎮痙、息瘋、攻毒之療效。可治療驚癇抽搐、中風、半身不遂,口眼歪斜、破傷風、淋巴結核、瘡瘍腫毒等癥。[八寶豆豉]
臨沂“唯一齋”牌八寶豆豉是一種歷史傳統副食品,也是山東名產。因以大黑豆、茄子、鮮姜、杏仁、鮮花椒、紫蘇葉、香油、白酒等8種原材料釀制而成,故名“八寶豆豉”。1983年被評為省優質產品,1984年獲得國家銀質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