紹興市位于浙江省中北部、杭州灣南岸。東連寧波,南臨臺州和金華,西接杭州,北隔錢塘江與嘉興市相望。那么紹興有什么特產?下面為你介紹下紹興特產。
紹興特產主要有:
1、紹興麻鴨
簡稱紹鴨,產于紹興、蕭山、諸暨等縣,該地區原屬紹興府管轄,故名。紹鴨肉嫩味鮮,食用休產后淘汰的老母鴨,能滋補五臟之陰,清虛勞之熱,養胃生津,為良好的營養補品,“火腿燉老鴨”即為地方名菜。當地素有“種稻釀酒,酒糟養鴨,鴨糞肥田”的傳統習慣。
2、日鑄雪芽
簡稱日鑄茶,產于會稽山日鑄嶺,茶芽細而尖,遍生雪白茸毛,故名。該茶經開水泡后,雪芽直豎,如蘭似雪,故又稱“蘭雪”。成品芽細而尖,白毫顯露,蘭花芳香,味甘而滋,氣厚味永,經泡耐飲,湯色呈乳白,經5次沖泡,香味依然存在。該茶在唐代陸羽著《茶經》中已被評為珍貴仙茗。至南宋成為貢品。
3、紹興孟大茂桂花香糕
已有200余年生產歷史。清代曾被列為八大貢品之一,較有聲譽。成品粉質細膩,松酥可口,香味純正,甜度適宜,易于消化,為嬰幼兒理想的輔助食品,可用水調糊喂食,老年齒落者尤便食用,佐以清茶,口頰芳香。
4、紹興酶干菜
系用鮮嫩的雪里蕻菜為原料加工制成。已有數百年制作歷史。主產于紹興、慈溪、余姚等市縣,以紹興所產最佳。成品分甲、乙、丙三等。優質者色澤黃亮、干燥、梗細、長短均勻、味鮮、質嫩、咸淡適度、無硬梗、無雜質,具鮮、香、嫩、味醇厚的特點。食法多種,有消暑清熱之功效。
5、紹興咸亨母子醬油
因采用醬油為湯料再制醬油,故稱。創始于清康熙年間。
6、紹興咸亨乳黃瓜
系采用江南地區最負盛名的寨下種黃瓜為原料,其支細皮薄,質脆味鮮。創始于清康熙年間,已逾300余年。
7、紹興腐乳
產品除紅方、青方外,尚有醉方、棋方,共四大類,色澤不同,大小有別,風味各異。紅方咸中帶甜,明清時曾作貢品,又稱貢方;醉方淡黃色,酒味濃郁;棋方醬黃色,味醇暖胃,最宜老年或病虛者食用;青方其生產不需老酒罐鹵,食用有較強的時令性,一般不外銷,若得時食之,其味極佳,物美價廉。此外,尚有火腿紅腐乳、香茹腐乳、玫瑰腐乳、精制麻油醉方等品種。
8、楓橋香榧
主產于諸暨、嵊縣、紹興三縣交界的會稽山區和東陽縣的玉山一帶。以諸暨縣楓橋區東溪鄉的鐘家嶺、西坑、黃坑、杜家坑等村產量最多,品質居上。其中細榧,也稱薄殼香榧,具有殼薄、仁滿、果香、質脆的特點,是香榧中的最佳品種。
9、嵊州工藝竹編
利用竹篾絲或片編織而成的工藝美術品。產品無菌無毒,造型別致,色澤幽雅,使用輕便。編織技藝精細高超。
10、紹興烏氈帽
烏氈帽,是紹興獨特的民間常用帽。明張岱《夜骯船》載:“秦漢始效羌人制為氈帽。”明會稽人曾石卿亦有“鵝黃蠶繭燕氈帽”之句。清光緒二十五年(1899),潘尚升從紹興袍瀆搬入城區西營,開設潘萬盛氈帽店,年產氈帽約2000頂。1940年,氈帽益盛。紹興縣皋埠鎮之紅氈業,亦轉產烏氈帽。
11、香糕
香糕曾是清代紹興八大貢品之一,歷史頗長,原料以精白米、糖為主,輔以丁香、白芷、豆蔻等中藥制成的香料,兼有甜、香、脆等特點。品種規格很多,味道有香甜和椒鹽之分。
12、紹興老酒
紹興老酒是紹興的著名特產,生產歷史非常悠久。據文獻記載,春秋戰國時期紹興釀酒業已很普遍。《呂氏春秋》載有越王勾踐“投醪勞師”的故事,至今城內尚有“投醪河”遺址。到南北朝時,紹興老酒已成為貢品。五代吳越國時,紹興的釀酒事業進一步發展,酒稅已成為當時國家的重要稅收之一,吳越王錢#特設酒務司專管,這就是城區酒務橋的來歷。宋室南渡后,紹興老酒發展迅速,當時城內達到“酒滿街頭”的程度。紹興老酒生產的鼎盛時期在清光緒后期,年產量曾高達60900噸,僅貯存3年以上的陳酒就有36000余噸之多。民國時期,受戰亂影響,產量很不穩定,1945年僅產2500噸。
13、烏干菜
紹興干菜是外地游客在紹興旅游時購買最多的大宗旅游商品,尤其上海人對此更是情有獨鐘。
14、珍珠
紹興是我國主要的淡水珍珠產地,尤其以諸暨山下湖最為集中。山下湖又稱珍珠湖,不僅是因為該地盛產珍珠,而且山下湖還是目前我國最大的淡水珍珠集散地。
15、茴香豆
茴香豆是一種紹興的小食用品,常作零食或下酒之用。由于魯迅小說中的描寫,使紹興的茴香豆身價百倍,成為外地旅游者爭相購買的商品之一。為適應游客購買的需要,茴香豆的包裝已作了很大改進,因此小小的茴香豆已在紹興形成了。
16、紹興蘭花
紹興蘭花,主產于紹興縣漓渚、棠棣一帶。紹興是中國植蘭最早的地方之一,素稱“蘭花故鄉”。南宋寶慶《會稽續志》載:“蘭,《越絕書》曰:句踐種蘭渚山。舊經曰:蘭渚山,句踐種蘭之地。”蘭渚山,在今漓渚蘭亭,仍以盛產春蘭而馳名中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