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龍潭云霧茶
白龍潭云霧茶是松滋天鵝茶場創制的優質名茶。該茶場地處松滋與枝城接壤的“天鵝抱蛋”處:天鑿白龍潭,地噴八眼泉,丘崗連綿,層巒疊嶂,云霧繚繞,滿目蔥郁,使人有“步入云梯上青山,徐徐送客入九霄”之感!
早在唐宋時代,松滋曾產貢品茶“碧澗茶”。北宋樂史《太平囊宇記》載,“荊州產土茶,松滋出碧澗”。1977年,“天鵝抱蛋”的山崗開始興建茶園,開辟面積1270畝,命名為“天鵝茶場”。茶場在歷史名茶“碧澗茶”的基礎上,研制“云霧茶”成功。1987年,精制一批茶葉以“白龍潭”為牌名盒裝(二兩裝)上市,俏銷一空。1989年,“白龍潭云霧茶”載入《中國名茶》一書。1990年,榮獲國家農牧漁業部頒發的“炒青茶第一名”的榮譽證書。
茶場土質深厚肥沃,有機質豐富,陽光充裕,氣候適宜,加之山崗早晚均有霧氣繚繞,極利于優質茶葉生長,采茶也有考究,采摘嫩葉的最佳時間在日出、日落之前。尤其是只采摘一芽二葉或一芽三葉茶葉,需經攤放、殺青、搓揉、干操等8道工序精心制作。具有葉嫩勻齊、秀峰緊曲、湯綠明亮、味甘清醇、氣香濃郁、回味悠長等特點,是奉獻給八方佳客的純天然飲品,地方特產,也是經水風景區管委會指定的旅游專供品。該茶暢銷兩湖、閩粵、港臺等地,遠銷日本、新加坡等國。
新神洞茶
新神洞茶屬炒青綠茶類,系新神洞果茶有限公司生產的湖北傳統名茶之一,常稱“新神洞毫峰茶”。松滋種茶歷史悠久,乃茶圣陸羽行舟三峽開發而植,曾為清乾隆間皇室貢品,改革開放后,經科學管理,精心研制,方使久負盛名的新神洞毫峰茶重新躋身茶苑。該茶葉小而嫩、緊而堅,有脆綠顯毫、小巧筆直之特性,乃經人工捻抒、精心制作之佳品。從園管、采葉加工、貯藏到包裝精益求精。園管求三無(即無雜草,無病蟲、無瘦苗),采葉把三關(即三采三不采,采一芽一葉,采三葉禮展,采色深葉壯,不采異色葉,不采雨水葉,不采過大葉),工藝分六序(殺青、捻揉、揉條、整形、灘涼、干燥),貯藏冷充氮(采用真空充氮冷藏)。
新神洞毫峰茶曾多次榮獲省市優質獎,被指定為松滋市接待專用茶,并以其獨特的韻味贏得了消費者的青睬,有人曾以詩賀曰:外形緊結毫峰露,芳香持久梁前繞。湯色黃綠顯明亮,韻味鮮爽風骨傲。
松乳菇
松滋山地特產一種名菌——松乳菇,馳譽于湘鄂一帶,是珍饈佳肴的常用配料。
松乳菇,俗稱雁來菌,因產于松林地,又名松菌。子實體一般為群生,常生春夏之交和秋末冬初,與馬尾松形成菌根關系。松滋的山區和丘陵,馬尾松林分布遼闊,氣候濕潤,適宜松乳菇生長,以長江南岸松滋口一帶的松林地產量最多,品質最好。年產10萬斤左右,一部分就地銷售,一部分制成罐頭,遠銷外地。
松乳菇是營養豐富的食用菌,每百克中含粗蛋白19.3克,脂肪6.8克,碳水化合物35.5克,纖維32.4克,還含有18種氨基酸和維生素。菇圓肉厚,質嫩味鮮,香氣濃郁,十分爽口。用來炒肉片,風味極佳,用以氽湯,其鮮無比,制成菌油,另有味道,葷炒素制兩皆相宜。
此菇因系菌根菌,在人工培育下尚難形成子實體。松滋科學試驗站對松乳菇進行馴化培育研究,并分離制成了純菌,試驗結果的報告文章分別發表于上海《食用菌》和湖北《農業科學》雜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