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市十大特產
房縣黑木耳
房縣位于湖北省西北部、十堰市南部,介于大巴山和武當山之間,是中國著名的黑木耳生產基地縣、“木耳之鄉”。房縣黑木耳因色鮮、肉厚、朵大、質優、營養豐富,贏得“房耳”盛譽。因其“形似燕,狀如飛”,又被稱為“燕耳”,有“山珍之王”的美稱。
房縣北柴胡
房縣北柴胡,湖北省房縣特產,中國國家地理標志產品。
柴胡為傘形科柴胡屬植物的干燥根,始載于《神農本草經》,是湖北道地藥材之一。中國藥典2005年版僅規定北柴胡和狹葉柴胡(習稱南柴胡或紅柴胡)為正品。房縣北柴胡表面淺棕色,質堅實,氣微香,味微苦。
房縣香菇
房縣屬北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四季分明,日均溫10-15℃,晝夜溫差明顯;年均空氣相對濕度75%;年日照時數1700-2000小時,適宜種植香菇。房縣香菇的菇形緊湊,形狀有半球型、扁半球型、傘型或扁平型,銅鑼邊,菌柄較短,菌褶金黃。花菇菌蓋略呈褐色、花紋明顯色白,厚菇、薄菇菌蓋呈褐色或淡褐色。色鮮、肉厚,為菇中上品。
竹溪貢米
竹溪貢米,湖北省竹溪縣特產,中國國家地理標志產品。
竹溪貢米,米粒細長,粒型長寬比≥3.0,堊白粒率≤10.0%,腹白少,晶瑩透亮,有光澤;炊飯香味濃郁,冷飯不回生。理化指標:蛋白質6.0至7.5%;膠稠度≥70毫米,直鏈淀粉含量(干基)15.0至20.0%。
丹江口翹嘴鲌
丹江口翹嘴鲌體背青,腹部白而有光澤;體長而側扁,體背略呈青色,背鰭、尾藍青;頭背面平直,頭背部有隆起,體背部接近平直;口上位,下頜堅厚突出向上翹,上唇折疊可伸縮;眼大,腹部以白色為主,通體白色占70%,體色會隨季節變化略帶淡黃色。
竹山肚倍
竹山縣是著名的“中國肚倍之鄉”,氣候非常適合肚倍樹的生長。肚倍是一種中藥材,是肚倍蚜蟲寄生在鹽膚木上刺激葉細胞而形成的蟲癭。它必須同時具有苔蘚、肚倍蚜蟲和肚倍樹(鹽膚木)三要素才可能生長。肚倍富含單寧,以它為原料,可生產單寧酸、沒食子酸、三甲氧基苯甲酸等產品,廣泛應用于醫藥、化工、生物工程、航天工業等領域。
2014年04月16日,原國家質檢總局批準對“竹山肚倍”實施地理標志產品保護。
竹溪黃連
竹溪縣黃連種植歷史悠久。1956年,竹溪桃源區(現桃源鄉)被國務院授予“中國黃連之鄉”稱號,并由周恩來總理親自授予錦旗。竹溪黃連因其根狀莖形如雞爪狀,且表面呈灰黃或黃褐色,又稱“雞爪連”,富含多種生物堿、黃柏酮和黃柏內脂,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的功效,藥農稱之為“救生根”,被《神農本草經》列為上品。
竹山綠松石
綠松石工藝名稱為“松石”,因其形似松球且色近松綠而得名。其英文名稱Turquoise,意為土耳其石。但土耳其并不產綠松石,傳說古代波斯產的綠松石是經土耳其運進歐洲而得名。
均州名曬煙
均州名曬煙產地處于南北氣候過渡帶,屬亞熱帶半濕潤季風氣候區,由于秦嶺山脈的屏障作用,加之丹江口水庫的“湖泊熱效應”及垂直地貌影響,構成了優越的“四季分明、光照充足、熱量豐富、雨熱同季,無霜期長,相對濕度大”的山地氣候特點,適宜種植煙草。均州名曬煙,生煙外觀:莖葉角度較小,著葉28-34片,葉片較窄而厚,筋脈細,呈闊橢圓形;葉柄生毛,露浸不拖頭;易退青變黃,水分含量少;顏色深黃,色度飽滿,油分充足,組織細致,厚薄適中,成熟度好,填充力強,彈性好,香味充足。
鄖縣米黃玉
米黃玉,又名松香黃,因其色如黃米而得名。主要產于湖北省鄖陽縣一帶,其玉石質細膩柔潤、色澤純凈剔透,故被人們稱為“黃水晶、黃瑪瑙、黃金玉”,具有非常潤澤的油脂光澤和蠟狀光澤。鄖縣譚山鎮素稱“中國米黃玉之鄉”,譚山境內米黃玉的色澤、質地均被公認為亞洲之最。現已在鄖縣發現“米黃玉”、“漢白玉”、“海浪灰”、“芙蓉紅”等諸多品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