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畫是世界文化藝術的一種重要表現形式,而內畫卻是中國獨有的一門民族藝術,被譽為“鬼斧神工的藝術”,堪稱“中國一絕”。
內畫的歷史只有二百多年,它的起源據說是乾隆時期有一位能書善畫的文人,他素有聞鼻煙的嗜好,家道中落后由于買不起鼻煙過癮,無奈中只好把以前盛鼻煙的空水晶煙壺拿來,用竹簽掏挖沾在壺壁上的煙垢來解癮。無意中他發現刮過的劃痕竟是十分清晰的線條,于是他有意劃出梅竹圖案,別人看了十分喜愛,紛紛拿出自己的水晶煙壺請他在內壁作畫。從此,鼻煙壺家族中又增添了一枝獨具特色的藝術——內畫鼻煙壺。
顧名思義,內畫就是在透明或半透明的容器內壁書畫,雖然在藝術標準上與外畫相同:講究氣韻、筆法、色彩、透視等,但在技法上卻與外畫大相徑庭:首先,內畫的器物大都口徑很小,以傳統的鼻煙壺為例,口徑只有五毫米左右,作畫時要靠手指輕摯勾筆,屏氣凝神,精確運筆,稍有不慎,失之毫厘,差之千里;其二,內畫是正面觀看、反面操作。壺內筆尖向上勾畫,有些程序與外面相反,如畫寫意花葉,外畫先用色(或淡墨)畫出葉形,再用重墨勾葉筋,而內畫則需先勾葉筋,后用色畫出葉形;其三,內畫最難的地方是在作畫前需將容器內壁磨砂成毛玻璃面以便著色牢固,但毛玻璃同樣會導致看不清勾筆小筆尖的位置,要想畫出一件精美的畫面,必須要有極大的耐心和熟練的技法才行。
繪畫風格和技法上各有特色:“京派”古樸渾厚、“魯派”秀逸飄灑、“冀派”刻畫細膩、“粵派”華麗輕盈。而今,“冀派”已成為內畫行業中實力最強,影響最大的流派。
現在內畫產品不僅有鼻煙壺,還開發出水晶球、佛珠、項鏈、煙具、茶具、酒具、文具、香水瓶、屏風、華表、擺件等多種器形。內畫藝術不僅為人們提供了豐富多彩的藝術品,還在國內外交往方面做出了貢獻;許多機關單位的慶典活動以及人們的禮尚往來,也把內畫作為別具特色的紀念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