茌平剪紙,以其豪放、樸拙的獨特風格和濃厚的鄉土氣息在民間剪紙藝術中自成一派。民間藝人不用打底稿,也不用刀刻筆描,只需一把剪刀,一疊彩紙,就可剪出各種各樣的花鳥人物,形象傳神,栩栩如生。
在風格上,茌平東、西部剪紙同中有異。東部地區的剪紙,注意物象的外部輪廓,每每不打草稿就動剪成形;西部地區的剪紙在簡括的物象上注意必要的花紋裝飾.使作品顯得俏麗高雅;逢年過節.多剪“白蓮紅魚”,象征五谷豐登,年年有余;新婚嫁娶則用“鴛鴦戲水”,祝愿夫妻相敬如賓,白頭偕老。
在1982年10月山東省舉辦的民間美術展覽中,茌平剪紙展三64幅,占剪紙部分的五分之三。1985年,全國舉行民間剪紙展覽,展覽會會標雄雞剪紙就出自茌平老剪紙藝人之手。茌平剪紙已被中國美術館、省美術館收藏80多幅,還有不少作品被國外收藏家收藏。
1994年,茌平縣被文化部命名為“民間剪紙藝術之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