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食是山西傳統飲食中的主角,朔州也不例外,除了著名的刀削面、扯面、揪面片等美食外,朔州也有自己獨特的飲食習慣。位于晉北地區的朔州,由于受自然條件的限制,多種植蕎麥、莜麥等農作物,用蕎面、莜面制作的窩窩、蒸餃等各種面食成為了人們日常飲食中常見的美味,有著濃郁的朔州特色。
朔州的地方小吃種類很多,麻花、黃糕、面餅等都是深受人們喜愛的食品,而其中最有代表性的要數應縣牛腰了,悠久的歷史和獨特的風味使它盛名遠播、備受好評。
朔州美食小吃推薦
朔州黃酒
朔州黃酒具有悠久的歷史。早在西漢時期,朔州人民就善于用當地優質高粱制作白酒,黃米制作黃酒。朔州漢代為馬邑縣,屬雁門郡。當地駐軍和達官顯貴以及普通民眾飲酒成風。
該酒以朔州白酒為基酒,以本地優質黃米為原料,加曲進行糖化,然后經壓榨后,過濾去渣即成。其特點為:入口甜潤滑軟、味道清香醇厚、酒精含量低、富含多種維生素和氨基酸,具有養身活血之功能,特別適宜婦女、老年人飲用。
羊雜粉湯
論起吃羊肉的習慣,漢人和有些少數民族也有不同,少數民族只吃羊肉,把羊下水全扔了。而漢人吃完羊肉之后,還把羊頭、羊蹄、羊心、羊肝、羊肺、羊腸以及羊血等洗凈,煮熟、切碎,配以蔥、辣椒、鹽等調料熬制成湯,因為里邊雜七雜八應有盡有,故稱羊雜。羊雜湯里面摻些山藥粉條,有葷有素,油而不膩,質醇味美,撈出鍋來熱氣騰騰,香氣襲人,吃起來味道鮮美,具有明顯的驅寒、暖胃、舒身等功能,是一味較好的食療保健食品。凡是外地人來到朔州以后,必須品嘗一碗又辣又香的羊雜粉湯,方不虛此行。
應縣涼粉
應縣涼粉是用馬鈴薯淀粉制成的。是當地別具風味的一種小食。在街頭擺攤叫賣的四季不絕。每到夏日,涼粉攤尤多,街頭巷尾比比皆是。
應縣涼粉不僅上市數量多,而且風味獨特,其特點:一是含水量較多(淀粉與水的重量比在一比十左右),到出售前,一直浸泡在涼水里。二是加工精細。三是調味精美。咸鹽、醬油、辣椒、醋、香油、味精、芥末、蔥等佐料齊備,各味俱全。再佐以豆腐干細絲。色、香、味俱佳。
應縣牛腰
雁門關外的應縣城內,不僅有一座馳名中外的應州木塔,而且還有一種名叫牛腰的傳統食品,頗負盛名。
朔州應縣小吃牛腰由來:據說有個叫于義的掌柜,因生意不好,做餅時不慎碰翻糖稀碗,無奈將白面與其摻和,捏成小餅炸熟后,其味道香甜,且顏色似牛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