岷縣地處甘肅省東南部山區,洮河中淤。這里高寒陰濕,雨量充足,最適宜當歸和其它中草藥材的生長。據史-載,岷縣當歸已有1400多年歷史。當歸是傘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根肥大,葉為數回羽狀復葉,夏季開白色花,復傘形花序,果實長橢圓形,側棱有廣翅。中醫學上以根入藥。其主根呈圓柱形或圓錐形,尾端漸細;表皮棕褐色或黃褐色,主根上端有不甚明顯的環形皺紋;橫斷面是白色或淡黃棕色,有線狀紋理,習稱“菊花心”,中心有的有白色髓心;體質堅硬,吸潮后軟韌。氣特異
岷縣產藥材300多種,尤以“岷當”馳名中外,有“千年藥鄉”之稱。
岷縣適宜當歸和其他中草藥材的生長,有“千年藥鄉”的美稱。當地陰濕、雨量足、高寒,“岷歸”早在1500多年前當歸就是貢品,極為珍貴的中草藥材,產量占全國總產量的70%,占到全球總需求量的54%。創出了一條種植規范化、產品深加工、品牌市場化發展的新路子。
“岷縣盛產當歸被歐洲人譽為“中國婦科人參”,是世界當歸中的上品。近年來,岷縣依托“岷歸”品牌優勢,繼續做大做強“岷歸”品牌,使當歸產業取得了長足的發展,創出了一條種植規范化、產品深加工、品牌市場化發展的新路子。尤以“岷歸”馳名中外,早在1500多年前當歸就是極為珍貴的貢品,有很高的藥用、食用價值,產量占全國總產量的70%。根據研究,“岷歸”成分復雜,有揮發性和水溶性物質106種。“岷縣盛產當歸、紅芪、黃芪、黨參、柴胡、大黃、貝母等中藥材238種,素有“千年藥鄉”之稱,因其質量最佳、含量豐富、產量最大、銷量最廣而馳名中外,遠銷東南亞、港澳臺及歐美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
岷縣高寒陰濕,雨量充足,最適宜當歸和其他中草藥材的生長。該縣在不斷擴大藥材種植面積的同時,積極探索以品牌創市場啟動實施了當歸GAP規范化種植,推廣無污染、無公害中藥材栽培技術,并為農民提供生產服務,提高了“岷歸”種植的科技含量。岷縣還通過了“岷歸”綠色食品認證、甘肅省無公害產地認定。2007年是岷縣中藥材史上藥材價格最好的一年,尤其是當歸價格創下了歷史之最,據統計,全縣中藥材年純收入5.3億元,人均中藥材收入950多元,占全縣農民人均純收入的57%,全縣從中藥材加工生產領域獲得的稅收達700多萬元,占全縣財政收入的20%左右。中藥材產業已成為增加農民收入的重要支撐和全縣最具發展潛力的支柱產業。使中藥材產業走上了“以銷定產”的探索路子。2007年,順興和、瑞豐、金當歸、匯利、永康泰等中藥材加工企業通過“企業+協會+農戶”的形式,共落實中藥材訂單8.9萬畝,占全縣藥材種植面積的35%。龍頭企業原料基地的建設,2007年岷縣中藥材種植面積達到25.12萬畝,產量5.19萬噸,其中當歸10.12萬畝1.93萬噸。中藥材總面積已經占到全國中藥材種植總面積450多萬畝的5.5%,全省210萬畝的12%,占到全市110萬畝的22.7%。岷縣中藥材總產量占到全省總產量32萬噸的14.4%,占到全市總產量13萬噸的35%。其中2007年當歸總面積占全國的25%,全省的40%,全市的60%,已成為全國、全省、全市的中藥材種植大縣。
在不斷加大種植面積的同時,全縣加工倉貯能力也得到不斷增強。全縣已辦理登記注冊手續的中藥材加工企業有117戶,其中年加工能力在1000噸以上的企業有3戶,200—1000噸之間的企業有6戶,100—200噸之間的有20戶,50—100噸之間的有88戶。這些企業年加工能力在2萬噸以上,產值8390萬元,銷售收入6200萬元,上繳稅金219萬元,從業人員5400多人。岷縣氣候涼爽,溫度適宜,為天然藥材貯藏基地。目前,全縣中藥材倉貯能力達38300噸,其中,企業倉貯能力20300噸,加工大戶倉貯能力18000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