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聽這個名字就知道,這東西很硬……金剛酥好吃嗎?下面小編帶大家了解一下這種奇怪的小吃:
金剛酥是湖北襄陽的特色糕點,至今大約兩百年的歷史,這種糕點以“硬”著稱,一般牙不好的人還真不一定咬得動,因此得名“金剛酥”。網上很多介紹都說金剛酥入口即化,沒有牙的老年人都可以吃,然而,事實并不是這個樣子的。金剛酥很硬,非常硬,即便真的入口即化,試問,沒有牙你怎么把金剛酥咬下來放到嘴里呢……
不過話又說回來,金剛酥吃起來的確很費牙,但是味道確實是真好吃。傳統(tǒng)手工制作的金剛酥制作工序相當復雜,整個一套下來沒有四五個小時是搞不定的,因此,一般的金剛酥店中每天產出量最多也就二十來斤。
金剛酥的起源至今沒有一個明確的說法,但是現在已經傳到了陶家。陶家的金剛酥現在在整個湖北省各各市區(qū)幾乎都有分店,現在,陶家的金剛酥已經不僅僅局限于傳統(tǒng)的口味了,而是不斷推陳出新,將這種糕點的味道進行擴充,滿足更多消費者的喜愛。
如果你要問金剛酥好不好吃,小編告訴你,好吃!但是小編不喜歡吃,吃一個金剛酥感覺就像是跑了半個小時的步一樣累。也許是小編不會欣賞這種美食吧,很多人不僅愛吃金剛酥,還對這種美味愛不釋手呢。這樣的人擁有一副好牙口,小編表示實在是羨慕不已。
歷史悠久的襄陽點心——金剛酥
金剛酥,聽起來像是源自佛家的素食,雖然制作金剛酥的材料全是素食,但金剛酥并不是來自佛教的食物。金剛酥是湖北襄陽地區(qū)的小點心,可以考證的歷史據說有二百多年,因其顏色金黃,口感香脆酥爽,入口酥脆易化,而且具有作為一種甜食最大的自律和自覺——不沾牙。從這點看來,金剛酥還真有些佛家的做派,普渡萬千大眾,卻又不惹俗世,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金剛酥是由面粉、糖、芝麻油、少量食用堿面做成。因其做法有烘烤工藝,食物中大部分水分蒸發(fā),所以金剛酥也非常容易保存,老式的瓷壇子加上紗蓋,據說保存?zhèn)一年半載,仍然口感酥脆,口味如初。金剛酥也承載著很多湖北人幼年美好的記憶。
金剛酥的起源,有兩種說法,一種說是三國時期,劉備舉兵入川,但因蜀道難,川地山高路險,軍士苦不堪言,而且因為道路險阻,后勤補給也經常跟不上。而當時劉備軍中已經有“萬能的”諸葛軍士,諸葛亮在深入襄陽地區(qū)時,了解到當地有一種烤制的食物,便于攜帶,而且口感尚佳。就將此食物引入軍中,為劉備集團入主西川做出了貢獻。此物就是后世所說的金剛酥。這種說法無史料考據,自然也無定論。這種說法大概是因為諸葛亮在蜀地百姓的心中是無所不能,神一般的存在,所以才想讓身邊美好的東西都和諸葛丞相有所聯系。另一種說法就是,在南宋時期,蒙古鐵騎橫掃金國之后又大舉南下,直至南宋。攻到襄樊地區(qū)后,被襄陽守軍擋住去路,忽必烈派七萬蒙古軍把襄陽圍的水泄不通,長大三年,在這三年中城中百姓和士兵就靠金剛酥度日。蒙古人攻下襄陽后對此也嘆為觀止。兩個傳說都無從考證,但兩個傳說都與戰(zhàn)爭有關。
金剛酥工藝繁多,做法復雜,這里就簡單做一下介紹。原料是面粉,白糖,麻油,少量食用堿面。制作,和面揉面,然后待面發(fā)酵后,揉制成馬蹄形餅狀,放入特制的大烘爐內燜烤4小時。避光防潮保存,一般情況下可保存3-6個月。如果受潮,可放微波爐或者烤箱內烘烤,就可變回酥香可口的口感。
隨著時代變遷,做金剛酥的的商家越來越少了,比較知名的就是“陶記金剛酥”,也是看襄樊制作金剛酥僅剩的一家,在返程火巷口向南100多米。老街上一家看似不起眼的小店,卻是傳承了三代的“百年老字號”,走過歲月的喧囂,依然堅守著傳統(tǒng)的味道。如果到了襄樊,不妨在熱鬧的老街上尋找一下百年老字號歲月的痕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