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粿仔脯”的由來
潮汕人歷來好食“粿仔脯”,其由來已久。然此物為何人發明創造,這里則有一段傳說。
揭陽龍溪都人郭貞順,生天元皇慶元年(公元1312年),為縣邑郭教諭之女,自小淑惠,喜愛詩書。許配潮陽周伯玉為妻,讀書更為勤奮,精通經史,尤以數學、詩文為最。
時值元末明初,四方豪杰并起,戰爭連年不斷。郭貞順深具數學預算之才能,又識讀經書,知道潮陽雖遠離中原、地處海隅,但難保戰爭不會至此。若潮陽波及戰爭,農桑荒廢,商賈枯竭,則后果不堪設想。遂計劃發明一種糧食,既不影響當時糧食,又可久藏。但日復一日,郭貞順絞盡腦汁,尚未能發明這種東西。
一天郭貞順在喝稀飯,偶然間在飯碗里發現有幾小塊東西,挾之即碎,嚼之清香可口,遂將碎塊放在盤中細看,仍不知何物。后又到米缸里將米翻個徹底,也未見有異,這時她才記得起今天煮的米是幾天前祭拜海神的米。但為何有此東西?她又細細思索......最后她終于發現:幾天前在祭拜海神時,有幾小塊粿條掉落在米盤上,幾天后用這些祭拜海神的米煮飯時,掉落在上面被曬干了的粿條塊和米一起被煮熟后,里面就有這此“挾之即碎,嚼之清香可口”的東西來。
此后,郭貞順便教人將神的粿品切成碎片,然后曬干儲藏。
不久,戰爭果然殃及潮陽,潮陽地區一片饑荒,幸得郭順貞發明“粿仔脯”,才使邑民有充饑之物,渡過難關。
此后,“粿仔脯”遂在潮汕各處流傳。時至今日,人們每逢粿品有余,都將其曬干貯存,隨時均可作三餐佐食。
來源:名希特產網 關注:
飲食禮儀推薦
飲食禮儀排行
- 凍羊糕
- 羊肉有益血、補肝、明目之功效,對治療產后貧血有很好的效果。羊奶與牛奶相比,富含更多脂肪和蛋白質,是腎病病人理想的食品之一,也是
- 05-08 關注:151
- 街頭小吃涼皮
- 小麥面粉,清水,黃瓜,香菜,蒜,花椒
- 05-08 關注:113
- 奶香花生牛軋糖
- 材料:棉花糖300克,奶粉200克,烤香的花生300克,黃油90克(花生提前炒香或者倒入烤盤,預熱烤箱175度,中上層上下火,烤15分鐘,放涼
- 05-08 關注:107
- 牛軋糖
- 做過糖之后發現,含糖量那叫一個高;最大的制作心得不是鍋鏟比較難洗,而是千萬別在夏天做牛軋糖。
- 10-26 關注:101
- 爽滑解暑仙草凍
- 我所說的仙草凍,其實我們這兒從來就是把它叫做涼粉。我是后來才知道,在我們大中國,大名鼎鼎的涼粉原來可以是截然不同的兩樣食物。
- 05-08 關注: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