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慢流逝的祭月習(xí)俗
秋分這一天,正是陰陽交接,分割寒暑的日子。秋分的“分”是“半”的意思,秋天剛好過了一半。過了秋分,就不打雷了,小蟲子也鉆進(jìn)了泥土,開始筑自己冬眠的窩。天地改由太陰星君月神掌管。所以秋分之夜,要祭月。
慢慢流逝的祭月習(xí)俗rK.jpg慢慢流逝的祭月習(xí)俗qS.jpg
秋分之夜,在院子里月光最好的地方,供上香案,案上擺上瓜果和月餅。月餅形式多樣,口味不一。祭品擺好之后,在香爐里點好香,對月跪拜。“羞花閉月”,是人們對美貌女子的形容。所以女孩子在拜月之時,都希望有一片云彩會從月亮的面前飄過,證明自己的美麗。但是月亮不能躲在云層里太久,太久了,上了年紀(jì)的人就會驚慌,認(rèn)為是天狗吃了月亮,不祥。他們會拿了銅鑼邊走邊使勁地敲打,來驚嚇天狗,讓它吐出來。
拜月之后,一家人圍坐在桌旁,開始分吃月餅。家中幾人,就把月餅切成幾份,要是有人遠(yuǎn)在外地,未能趕回,也要給他留上一份。邊吃月餅邊聽老人講“嫦娥奔月”的故事。孩子們對月宮里多愁寂寞的嫦娥沒有太多興趣,倒是對那只搗藥的玉兔十分喜歡。因為他們手里都有一只照玉兔的樣子,用泥做成的“兔兒爺”。“兔兒爺”長著兩只長耳朵,粉白的臉,戴著金盔,身披戰(zhàn)袍,左手拿著盛藥的臼,右手拿著搗藥的杵,背上插著小旗,胯下騎著老虎,威風(fēng)凜凜。
故事講到深夜,大人們終于要睡了。可是祭品卻不能收回,要一直擺放在院子里,直到月亮消失。然而這是危險的,因為四周潛伏著許多的頑童,他們就等著大人們睡去,好偷去桌上的月餅。孩子們在中秋之夜的偷盜行為,是不被指責(zé)的。
于是,皎皎月光下,孩子們毫無睡意,拎著“兔兒燈”,在一家一家的門前游蕩著。一不小心,就聽到大聲的呼喊與雜沓的腳步——又是哪一個得手了。
這一晚,大部分孩子都有收獲。他們會帶著自己的戰(zhàn)利品喜悅地進(jìn)入夢鄉(xiāng)。“偷月餅”只是為了暗示“嫦娥盜藥”的一個游戲。事實上,第二天一早,媽媽就會按照月餅上不同的記號,笑容可掬地送還。
因為秋分在農(nóng)歷八月里,每年日期不同,有時看不到最好的月亮,慢慢地,人們就把祭月固定在八月十五中秋節(jié)。秋分與中秋的關(guān)系也有講究。如果秋分在中秋之前,就會五谷豐登,如果秋分在中秋之后呢,莊稼會歉收。
在母親送還月餅的同時,對方會回贈桂花糕、桂花栗子,或者桂花糖芋艿。秋分桂花開。《清嘉錄》上說:秋分節(jié)開者曰早桂,寒露節(jié)開者曰晚桂。人們喜歡桂花的味道,幾乎在秋分時的每一種食品中,都摻進(jìn)了桂花。據(jù)說香桂的種子,就來自月宮那棵五百丈高的桂樹。所以人們用摘得“桂冠”,表示獲得了第一;用“折桂”比喻考試得中。林黛玉聽說賈寶玉要上學(xué)了,就笑道:“好,這一去,可定是要蟾宮折桂去了。”
秋分食桂花,又是一種含蓄的祝福。
來源:名希特產(chǎn)網(wǎng) 關(guān)注:
飲食禮儀推薦
飲食禮儀排行
- 凍羊糕
- 羊肉有益血、補肝、明目之功效,對治療產(chǎn)后貧血有很好的效果。羊奶與牛奶相比,富含更多脂肪和蛋白質(zhì),是腎病病人理想的食品之一,也是
- 05-08 關(guān)注:151
- 街頭小吃涼皮
- 小麥面粉,清水,黃瓜,香菜,蒜,花椒
- 05-08 關(guān)注:113
- 爽滑解暑仙草凍
- 我所說的仙草凍,其實我們這兒從來就是把它叫做涼粉。我是后來才知道,在我們大中國,大名鼎鼎的涼粉原來可以是截然不同的兩樣食物。
- 05-08 關(guān)注: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