臘八有什么風俗
農歷十二月(俗稱臘月)的第八天是我國的傳統節日臘八節。下面介紹下臘八節的一些食俗文化。
一、臘八節要喝臘八粥
臘八節喝臘八粥是全國各地老百姓最傳統、也是最講究的習俗。
關于喝臘八粥的由來,最為人們認可的一種說法是為了紀念佛祖釋迦牟尼喝粥苦行六年,于十二月八日在菩提樹下悟道成佛。喝臘八粥之俗源自佛家寺院,后逐漸成為民間食俗。
現在的臘八粥的配料是依個人口味而定的'一般的有大米、花生、綠豆、紅豆、蓮子等。其他還有自選輔料的扁豆、大棗、桂圓、山藥、百合、枸杞子、薏米、小米、其他豆類等。
二、曬制臘八豆腐
“臘八豆腐”是安徽黟縣民間風味特產,因其在臘月初八前后曬制,故而稱作“臘八豆腐”。其工藝基本和普通豆腐一樣,先做成碗口大的小豆腐,經過擠壓和特殊的調味,抹以鹽水,用盤子托首,在冬日溫和的太陽下慢慢烤曬,也可在曬制時加入蝦米等配料,其成品黃潤如玉,入口松軟,香咸微辣,味鮮可口。據傳臘八豆腐原稱“老婆豆腐”,因黟縣“老婆”一詞的發聲很像“臘八”,故被稱為“臘八豆腐”。
值得注意的是:豆腐因缺少一種人體必需的氨基酸——蛋氨酸,如與魚、雞蛋、海帶、排骨等其他食物搭配燉燒,可有效提高豆腐中蛋白質的利用率。
三、臘八節泡臘八蒜
臘八節,我國北方一些地區有用醋泡蒜的習俗,稱為“臘八蒜”。其做法極其簡單,在容器中放入剝了皮的蒜瓣(最好是紫皮的小蒜瓣),倒入醋(最好是米醋),封口后進行浸泡,其成品顏色翠綠,口味偏酸微辣。
那么,為何要在臘月初八泡蒜呢?民間說法中“蒜”和“算”同音,臘八各商家此日要對一年的收支進行算賬,稱為“臘八算”,北京民諺云:“臘八粥、臘八蒜,放賬的送信兒,欠債的還錢。”欠債之人出于忌諱心理,用蒜代替“算”字,"臘八算”也變成了“臘八蒜”。實際上,此日泡蒜主要是由于氣溫比較適宜,而且正好可以趕在春節期間食用,是一種時令、節日飲食習俗。
四、臘八節驅疫
古時臘八節除祭祖敬神之外,還有驅疫的活動。這項活動來源于古代的儺。儺文化是巫文化發展到后期應運而生的,它以驅鬼逐疫、酬神納吉為目的,以巫術活動為中心,是原始民族自然崇拜、祖先崇拜、鬼神崇拜及萬物有靈觀念的產物。目前,它仍活躍或殘存于漢族和20多個少數民族的廣大地區,涉及二十四五個省、自治區。驅鬼治疾是史前時代的醫療方法之一,臘八驅疫之俗正是這種醫學文化現象的留存。
來源:名希特產網 關注:
飲食禮儀推薦
飲食禮儀排行
- 凍羊糕
- 羊肉有益血、補肝、明目之功效,對治療產后貧血有很好的效果。羊奶與牛奶相比,富含更多脂肪和蛋白質,是腎病病人理想的食品之一,也是
- 05-08 關注:151
- 街頭小吃涼皮
- 小麥面粉,清水,黃瓜,香菜,蒜,花椒
- 05-08 關注:113
- 奶香花生牛軋糖
- 材料:棉花糖300克,奶粉200克,烤香的花生300克,黃油90克(花生提前炒香或者倒入烤盤,預熱烤箱175度,中上層上下火,烤15分鐘,放涼
- 05-08 關注:107
- 牛軋糖
- 做過糖之后發現,含糖量那叫一個高;最大的制作心得不是鍋鏟比較難洗,而是千萬別在夏天做牛軋糖。
- 10-26 關注:101
- 爽滑解暑仙草凍
- 我所說的仙草凍,其實我們這兒從來就是把它叫做涼粉。我是后來才知道,在我們大中國,大名鼎鼎的涼粉原來可以是截然不同的兩樣食物。
- 05-08 關注: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