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料是指有一定顏色而能供繪畫、油漆及染色等用之化合物。有直接采自植物或礦物而再加制煉成,有全由人造,其種類甚多,可大別為無機質和有機質兩系。無機質如鉛白、鋅華、普魯士藍、銀朱、鉛丹、雞冠石、鉻黃、雄黃、代赭石、銅綠:有機質如藍靛、茜素、苦味酸及由煤焦油或靛油制出之各等種顏料。
▽甘谷顏料歷史淵源(文化內涵)
我國使用顏料的歷史極為悠久。據《周禮》記載,早在周朝就有“染人和“掌染草”的官職掌管原料或印染工作。秦漢之后,顏料生產有了一定的發展,皇室朝服由熏、玄改為大黃、大紅、黎民百性可穿染色衣服,染料的生產和經營風靡時。
司馬遷《貨殖傳》載,當時已經開始大量生產梔、茜、姜、韭等植物染料。到明清,我國的染料應用技術已經達到了相當高的水平,比較復雜的印花技術也有了發展。
▽甘谷顏料地域特點(產品特色)
甘谷顏料其品種有立索爾大紅、酞菁藍、金光紅,華藍、大紅粉、橡膠大紅、聯苯胺黃等五十多種,黑、白、紅、橙、黃、褐綠、青、藍、紫,各色俱全,可用于油墨、油漆、涂料、橡膠、涂料印花漿、轉移印花油墨及文教用品的著色。
其主要特點是:顏色純正鮮艷,光度好,著色力高,耐曬、耐熱、耐酸、耐堿耐溶劑、耐遷移,質量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