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中醫認為,香菜性溫味辛,能健胃消食、醒脾和中、發汗透疹、驅風解毒。《本草綱目》說:“胡荽辛溫香竄,內通心脾,外達四肢。”《羅氏會約醫鏡》謂“辟一切不正之氣,散風寒、發熱頭痛,消谷食停滯,順二便,去目翳,益發痘疹。”現代研究發現,香菜之所以香,獲得香菜的美名,主要是因為它含有揮發油和揮發性香味物質。
香菜營養豐富,香菜內含維生素c、胡蘿卜素、維生素b1、b2等,同時還含有豐富的礦物質,如鈣、鐵、磷、鎂等。香菜內還含有蘋果酸鉀等。香菜中含的維生素c的量比普通蔬菜高得多,一般人食用7~10克香菜葉就能滿足人體對維生素c的需求量;香菜中所含的胡蘿卜素要比西紅柿、菜豆、黃瓜等高出10倍多。
香菜幫助消化健胃整腸
喜歡吃香菜嗎?或者說,你敢吃香菜嗎?多家媒體曾報導多吃香菜可以改善記憶力,美國研究表明它不只排毒,還能抗癲癇,因為它含有預防癲癇發作的機制:天然分子十二烯醛(dodecenal)。一時間讓香菜成為熱門食材之一,不過香菜的氣味不是人人都可以接受,喜歡的人最愛香菜入菜提味,討厭的人可是避之唯恐不及。你知道嗎?其實香菜除了拿來吃,還可以用其他方式發揮功效!
癲癇是種常見的神經系統疾病,因腦部神經短暫、不正常放電造成的臨床癥狀,盛行率約0.4%~1 %,病人可能會呈昏迷、全身抽搐等癥狀,并會伴隨神經、認知、心理等障礙,雖然說現在已有藥物可控制癲癇發作,但還是會有病患在藥物治療下,仍持續發作。
那么到底該怎么預防或抑制呢?美國加州大學爾灣分校醫學院(UCI School of Medicine)最近研究發現,香菜中的長鏈脂肪醛十二烯醛能有效延緩癲癇癥狀,UCI醫學院生理學與生物物理學教授Geoff Abbott表示,傳統用來對抗癲癇的香菜,含有的十二烯醛可“打通”大腦細胞的鉀離子信道,并與鉀離子信道部分結合,調節神經細胞的興奮性。
鉀離子信道廣泛分布于人體,存在于大多數細胞里,調控許多重要的生理功能,有助維持細胞靜止膜之電位、神經突觸之興奮性、腎臟鉀離子的運輸,和調節大腦海中的電活動,而KCNQ家族的鉀離子信道對抑制癲癇發作則大有幫助。
團隊動物模式研究中也發現,香菜中的十二烯醛可以延緩老鼠癲癇發作,在相關研究也有發現類似結果,因此研究人員認為,或許未來科學團隊可以將香菜的十二烯醛投入抗癲癇藥物研究,開發更安全和更有效的藥物。
香菜辛、溫,歸肺、脾經;
具有發汗透疹、消食下氣、醒脾和中的功效;
主治麻疹初期,透出不暢及食物積滯、胃口不開、脫肛等病癥。
1、麻疹
香菜連須3株,荸薺3個,紫草茸3克,加水大半碗,煎15分鐘后濾汁,分2次服,隔4小時服一次,在將要出疹時服,可防止并發癥;或香菜500克,水燒開后,將香菜煮1~2沸即可,然后將水倒入盆中,先以熱氣薰,后用水洗手足,可治麻疹應出不出或疹出不透。
2、胃寒痛
香菜葉1000克,葡萄酒500毫升,將香菜浸入,3日后去葉飲酒,痛時服15毫升。
3、痔瘡腫疼與脫肛
香菜煮湯,用此湯薰洗患處。
4、消化不良、食欲不振
芫荽子(果實)6克,陳皮、六曲各9克,生姜3片,水煎服。
5、高血壓
用鮮10克,加葛根10克水煎服,早晚各1次,每次服50毫升,服10天為1個療程,對治療高血壓有輔助療效。
6、呃忒
羅勒葉6克(鮮葉加倍),生姜3片,開水泡或煎一沸,趁熱服。
7、胸膈滿悶
芫荽子研末,每次3克,開水吞服。
8、嘔吐反胃
鮮草適量搗汁一匙,甘蔗汁二匙,加溫服,一日2次。
9、眼角膜生翳
種子1-2粒,洗凈,納入眼毗內,閉目少頃,種子濕脹了,粘連目搜而出。
10、傷風感冒
香菜30克,飴糖15克,加米湯半碗,糖蒸溶化后服。
11、預防流行性感冒
用黃豆10克浸泡后洗凈,加適量水煎煮15分鐘后,再加入香菜30克繼續煎15分鐘做成的黃豆香菜湯,不僅健脾益胃,還可預防和輔助治療流行性感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