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徽王莊玫瑰香葡萄
- 徽王莊玫瑰香葡萄是山東省德州市陵縣徽王莊鎮的特產。徽王莊鎮是遠近聞名的“林果之鄉”,“玫薌牌”葡萄更是該鎮的一張特色名片。
- 關注:273
- 恩城簽子饅頭
- 恩城簽子饅頭
平原縣恩城鎮在一百多年前就有20多家經營簽子饃饃,其中陳家饃饃鋪聲譽萬佳;而陳氏第三代傳人陳榮合的簽子饃饃更佳,
- 關注:273
- 理合冬棗
- 理合冬棗
理合冬棗具有果大、性甘、色澤光亮、皮薄肉脆的特點,是棗類唯一被定為鮮果的品種,素有“稀世珍果”、“活維生素丸”的美
- 關注:273
- 平原乳鴿
- 平原特產乳鴿,采用平原縣的乳鴿烹飪而成,味道鮮美,營養豐富,贏得了海內外賓客的青瞇。平原人自古以來就有養鴿子的傳統,從清末至今恩城
- 關注:273
- 禹城西瓜
- 禹城西瓜
以個大汁多、糖多味甜、清脆爽口、耐運輸、耐貯藏聞名全國。該處種植面積達2000多公頃,是魯西北平原地區最大的西瓜生產基
- 關注:272
- 米氏醬香羊腿
- 米氏醬香羊腿是山東省德州市齊河縣的特產。米氏羊腿的貨源純正,配料獨特,工藝程序科學,所生產的“醬香羊腿”香味四溢,色香味具佳,
- 關注:271
- 蔥燒蹄筋
- 蔥燒蹄筋
蔥燒蹄筋,典型的傳統魯菜,有了章丘大蔥的配料,使主料的鮮嫩軟滑揉進了濃濃的大蔥的香甜。
- 關注:271
- 中華壽桃
- 臨邑縣林子鎮現有中華壽桃生產基地8000畝,年產鮮桃1200萬公斤,是魯西北最大的生產基地之一。中華壽桃成熟期在10月下旬,9月中下旬即
- 關注:271
- 陵縣黑陶
- 陵縣繼承和發揚龍山文化黑陶藝術,在有關專家的指導下,取當地得得天獨厚的陶土為主要原料,以獨特的手位坯成型、其堆、雕、鏤、刻、畫
- 關注:271
- 齊河西瓜
- 齊河西瓜是山東省德州市齊河縣的特產。齊河西瓜為國家農產品地理標志保護產品。
德州市齊河縣種植西瓜已經有幾十年的歷史了,種植的
- 關注:270
- 北侯西瓜
- 北侯西瓜是山東省德州市平原縣王打卦鎮北侯村的特產。平原縣“北侯西瓜”的種植已經有30多年的歷史。因當地獨特的沙質土壤,使產出的西
- 關注:270
- 夏津印花藍布
- 夏津印花藍布又名青花布,古代稱“漿水頡”、“藥斑布”。北宋時期夏津縣已普遍生產。該布具有平滑厚實、藍地白花、色彩鮮艷、經久不褪
- 關注:269
- 崔口燒雞
- 崔口燒雞是山東省德州市慶云縣崔口鎮的特產。崔口燒雞其特點是色澤金黃、咸淡適口、肉質細爛,味道香美,為設宴擺席時的佳肴,走朋訪友
- 關注:267
- 陵縣西葫
- “陵縣西葫”是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認定的“綠色食品”,目前,全縣西葫種植面積達3萬畝。
去年,陵縣西葫被指定為上海世博會專供
- 關注:267
- 禹城辣椒
- 禹城特產辣椒是禹城的傳統出口創匯產品。禹城辣椒特點為味香、皮厚、含油質多。禹城辣椒主產于該縣廿里堡、安仁、房寺等鄉鎮。
- 關注:267
- 武城棉花
- 武城縣棉花,種植歷史久遠,品質優良,全縣棉花種植面積40萬畝,年產10萬噸,是全國棉花良種繁育基地縣和全國棉花生產百強縣。
- 關注:267
- 芥末黑木耳
- 芥末黑木耳是典型的魯菜風格,大蒜、芥末同時使用,加了醬油、食醋、白糖調制,芥末味沖,清涼解酒。
- 關注:267
- 劉欣刻瓷
- 劉欣刻瓷:陶石工坊是山東省陶瓷藝術大師劉欣的工作室名稱,其前身是七善堂劉欣藝術工作室。劉欣師從中國陶瓷藝術大師李梓源大師,專攻
- 關注:266
- 古椹宴
- 古椹宴的主要菜品有椹葉湯、椹果炒玉米、椹葉饅頭、椹葉煎蛋、炸椹葉、椹葉丸子等,古椹宴最大的特色就在于它豐富的藥用價值,椹葉除能
- 關注:265
- 紅麻
- 紅麻
錦葵科木槿屬一年生草本韌皮纖維作物。又稱洋麻、槿麻、鐘麻。起源有原產印度或熱帶非洲兩種看法。以中國、泰國、印度、前蘇聯
- 關注:265
- 棗粽子
- 棗粽子
樂陵制作的棗粽子,不但形狀美觀,香甜可口,而且還有滋養強身之效。年老體弱者常吃棗粽子,能健脾胃,強筋骨。
- 關注:265
- 煎轉鯽魚
- 主料:鯽魚2條(約600克)。
配料:水發冬菇15克,火腿15克,冬筍15克,菜心2棵,蔥姜蒜共20克,八角1粒。
調料:白油100克,奶
- 關注:265
- 陵縣桑椹
- 陵縣特產桑椹又名天參,是一種天然野生木本果樹。椹果味甘如蜜,據《本草綱目》記載:桑椹具有補肝益腎、滋陰養血、健脾烏發之功能,主
- 關注:265
- 荷葉肉
- 主料:帶皮豬五花肉350克,鮮嫩小荷葉10張。
配料:大米50克,蔥姜絲25克。
調料:甜面醬40克,醬油50克,料酒5克,糖色少許,八
- 關注:265
- 德州羊腸子
- 羊腸子又名清血腸,德州的老百姓把它稱為羊腸子。羊腸子實際上是由羊腸皮灌入羊血、淀粉、香料,然后在加料的老湯里煮熟。羊腸子入口爽
- 關注:264
- 武城辣椒
- 中國武城辣椒城被命名為“中國辣椒第一城”,年交易量達到2.5億斤,交易額10億元。
- 關注:264
- 孟寺燒餅
- 孟寺燒餅是山東省德州市臨邑縣孟寺鎮的特產。孟寺鎮的燒餅做法考究,香脆可口,口有余香,深受周圍縣鎮的群眾喜愛。
孟寺燒餅產于臨
- 關注:263
- 慶云大蔥
- 慶云大蔥是山東省德州市慶云縣的特產。慶云縣大蔥種植重點在徐園子鄉,因土質優良,灌溉便利,種植傳統悠久,其品質優良,辣味稍淡,微
- 關注:263
- 沈氏扒雞
- 沈氏扒雞是山東省德州市寧津縣的特產。寧津沈氏鮮扒雞選料考究,制作精細,經二十道工序精制而成。具有形美色鮮,肉嫩可口,五香純正,
- 關注:263
- 又一村蒸包
- 又一村”起源于1890年,當時叫“有益村”,是一處由德州顧姓人氏開辦的包子鋪,因顧氏后人多次到狗不理包子鋪學藝,縣令唐葉風便取古詩
- 關注:262
- 神頭香椿
- 神頭香椿是山東省德州市陵縣神頭鎮的特產。陵縣神頭香椿是正宗紫芽香椿,其主要特征是:嫩芽紫紅,粗壯肥嫩,香味濃郁,口感美妙,營養
- 關注:261
- 傻小二棒仔鴨
- 傻小二棒仔鴨是山東省德州市禹城市的特產。傻小二“棒仔鴨”選用櫻桃谷瘦肉型鴨為材料,經18種名貴中草藥浸泡腌制,果木炭火烘烤,高湯
- 關注:261
- 夏津抱頭毛白楊
- 此樹是市林業局1973年在夏津縣后屯鄉小王家村發現的一種優良樹種。特點是:樹干通直、樹冠狹窄、根系深窄,其木質色白細膩、堅實耐磨、
- 關注:261
- 魯北白山羊
- 【魯北白山羊】皮、肉兼用型優良羊種,多分布在德州、惠民等地。
魯北白山羊體質健壯、形體緊湊,全身被毛純白無瑕,頂部有倒八字形
- 關注:261
- 雙味蹄筋
- 雙味蹄筋
特點:紅燒蹄筋色澤紅亮,湯汁濃郁,軟韌咸香,釀蹄筋紅、綠、黃、白相間,色彩悅目,鮮嫩適口。
- 關注:261
- 椒鹽肘子
- 椒鹽肘子
菜系:
山東魯菜
歸類:豬肉
口味:咸香
材料
豬肘子1個(約1.5公斤左右),植物油2公斤(實耗約50克),料酒、
- 關注:261
- 大柳面
- 大柳面產地在寧津縣大柳鎮,它以條長數尺,梳而不亂,縷分條析,軟而有力著稱,故又有“弓弦面條”“金絲纏碗”之美名。大柳面源于清朝
- 關注:261
- 禹城泡子糕
- 禹城泡子糕是山東省德州市禹城市的特色美食。禹城市泡子糕是用米粉(江米或黃米)、糖稀、生油配制而成。食用香甜酥口皆備,實為待客饋
- 關注:259
- 寧津景泰藍
- 寧津縣王布諫琺瑯廠建廠于1978年,其景泰藍制作工藝系由北京傳入。它始于明代景泰年間,是用紫銅做成器物的胎,把銅絲掐成各種花紋焊在
- 關注:259
- 夏津椹果
- 夏津縣地處魯西北平原,古老的黃河故道,獨特水土條件和氣候,培育了這里“獨一無二”的桑樹。夏津的桑樹經過多年改良,椹果顆粒飽滿、
- 關注:259
- 馬橋豆腐
- 馬橋豆腐
馬橋豆腐用大豆精制而成。細膩、嫩白,富有彈性,生熟均可食用,是大眾化的保健食品。
- 關注:258
- 鍋燒鴨
- 特點:外香脆,肉鮮嫩,造型美觀,色味俱佳。
- 關注:258
- 砂鍋三味
- 原料:豬肘肉100克、帶骨雛雞肉100克。雞蛋60克,火腿25克、青菜心25克。醬油20克、清湯100克、蔥段15克、姜片10克、精鹽5克、味精1克
- 關注:258
- 尚堂扒雞
- 尚堂扒雞是山東省德州市慶云縣尚堂鎮的特產。尚堂扒雞在德州扒雞基礎上改良而成,選用農家草雞,采取傳統的燒、熏、酥、炸、鹵等多種工
- 關注:257
- 海味什錦雞
- 夏津名吃,又名海味什錦雞,因其狀如布袋,故名。其制作精致,選料精良。須取當年生母雞,宰殺放血,褪毛,去內臟,剔除骨頭,僅余頭,
- 關注:256
- 樂陵魯西黃牛
- 樂陵魯西黃牛是山東省德州市樂陵市的特產。魯西黃牛素有“山東膘牛”之稱,主產于魯西地區,以皮薄骨細、肉質鮮嫩、大理石花紋明顯三大
- 關注:256
- 干燒冬筍
- 干燒冬筍
此菜用干冬筍,店里自己發制。發制的火候正好,不柴不爛。
特
點
冬筍金黃香嫩,雪菜墨綠酥脆,滋味異常鮮美,老
- 關注:256
- 棗泥包子
- 棗泥包子
先把棗煮熟后去掉棗核,再放入鍋中燜煮至爛,攪成泥,倒入炒勺內,加入白糖,炒至糖熔化,再加入香油拌勻,倒出晾涼后即成
- 關注:256
- 仙丹
- “仙丹”牌烤蛋經過多年研究,全套引進韓國設備,選用新鮮鴨蛋、雞蛋,采用特殊工藝在國內獨家生產的國家級專利食品。
- 關注:256
- 德州羊腸湯
- 德州羊腸湯是山東省德州市的特產。羊腸湯又名清血腸。老德州的人們,俗稱它為羊腸子。羊腸湯味道濃香,咸淡適宜,入口爛熟香嫩,油而不
- 關注:254
德州特產排行
- 小米原漿酒
- 小米原漿酒釀造技藝,以通德百年傳承的經典釀造技藝為基礎,多年來經幾代人的潛心研究,形成了獨特的小米酒釀造技藝。
- 關注:767
- 樂陵金絲小棗
- 樂陵小棗,亦稱金絲小棗。樂陵地處黃河下游華北平原,是棗的原產地之一。其栽培歷史,始于商周,興于魏晉,盛于明清,距今已有3000多年
- 關注:453
- 老鴰枕頭杏
- 為夏津縣傳統特產水果,栽植歷史悠久,據明嘉靖到《夏津縣志》記載,明朝初年境內即大量種植。在夏津的眾多杏類種屬中應以“老鴰枕頭杏
- 關注:445
- 劉武官豆腐皮
- 樂陵名吃“劉武官豆腐皮”源于清末時期,色澤金黃,口感醇香,片薄卻具韌性,是極富盛名的美食。經打漿、高溫、去渣、結膜而成,豆腐皮可制
- 關注:439
- 黃源黑陶
- 黑陶原料選用黃河古道河床特有的純凈細膩的紅膠土,用獨特的“封窯熏煙滲碳”方法燒制而成,黑陶由此被中外史學家稱為“原始文化的瑰寶
- 關注:438
- 沙河辛西瓜
- 辛店鎮北部地處黃河故道,屬典型的沙壤土,有機質含量達0.8%以上。該鎮沙河辛村及其周邊村莊西瓜種植歷史悠久,培育的“沙河辛西瓜”個
- 關注:397
- 寧津保店驢肉
- 寧津“三大名吃”之一的保店驢肉成名于清朝嘉慶年間,是宮廷貢品,因其風味獨特而名揚全國,素有“天上龍肉、地下驢肉”之美譽,入選《
- 關注:392
- 傻小二扒雞
- 德州禹城的“傻小二”扒雞系列產品,承傳統工藝精髓,選飼養十周左右的童子健雞作主料,加配十八種名貴調料,經蜜水澆灌,素油烹炸,精
- 關注:385
主站蜘蛛池模板: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