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不理包子的由來
俗話說:“不吃狗不理包子,白來一趟天津。”狗不理包子是天津最有名的小吃,吃過的人都忘不了那薄皮大餡,肥而不膩,滿嘴流油的感覺。既然這包子這么好吃,為什么狗卻不愿意答理呢?
此“狗不理”非狗不答理。據(jù)說,狗不理包子是因它的創(chuàng)始人得名。清咸豐年間,河北武清縣楊村有戶高姓人家,高家兒子高貴友生性好動,難管教。其父還擔心孩子不好養(yǎng)大,便給他起了個賤名“狗子”。
狗子14歲那年,只身一人到天津劉家蒸吃鋪做學徒伙計,勤學好動的他很得師傅喜愛。在師傅的精心指導下,狗子的廚藝進步很快。滿師后,狗子踏上了創(chuàng)業(yè)之路。當時天津的包子鋪很多,想要在眾多包子鋪中脫穎而出,必須有所改進。于是狗子潛心鉆研做包子的技術(shù),終于創(chuàng)出了令整個飲食界都有為之一震的特色面食。
光顧狗子店的人逐漸多了起來。由于本小利薄,狗子沒有太多資金雇工人。狗子一人身兼多職,既做包子,又賣包子。店面門庭若市,狗子自己經(jīng)常忙得不可開交。后來,狗子想出了一個主意。他在柜臺前擺上一大摞碗,來買包子的客人將包子錢放在碗里,狗子按錢分包子。這樣客人隨拿隨走,既省時又省事。
時間一長,老主戶中就流傳“狗子賣包子,一概不理”的說法,時間一長,“狗子賣包子,一概不理,便傳成了“狗不理”。人們也就習慣地將狗子家的包子叫“狗不理”。
狗不理包子能夠享譽中外,自然有與眾不同的地方。它用面講究,做工精良,就連餡如何配料都是有嚴格要求的。據(jù)說,當年慈禧太后吃了袁世凱進獻的“狗不理”包子,贊嘆道:“山中走獸云中雁,陸地牛羊海底鮮,不及狗不理香矣,食之長壽也。”狗不理包子也因此更加出名。
來源:名希特產(chǎn)網(wǎng) 關(guān)注:
飲食禮儀推薦
飲食禮儀排行
- 凍羊糕
- 羊肉有益血、補肝、明目之功效,對治療產(chǎn)后貧血有很好的效果。羊奶與牛奶相比,富含更多脂肪和蛋白質(zhì),是腎病病人理想的食品之一,也是
- 05-08 關(guān)注:151
- 街頭小吃涼皮
- 小麥面粉,清水,黃瓜,香菜,蒜,花椒
- 05-08 關(guān)注:113
- 爽滑解暑仙草凍
- 我所說的仙草凍,其實我們這兒從來就是把它叫做涼粉。我是后來才知道,在我們大中國,大名鼎鼎的涼粉原來可以是截然不同的兩樣食物。
- 05-08 關(guān)注: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