膾炙人口的“叫化雞”這道席上名菜,想不到竟是窮途末路的人們出于偶然原因創制的呢!
據說很久以前,一個叫化子在饑寒交迫中昏倒在野外。他的同伴生起火堆,使他慢慢蘇醒過來,又去弄來一只雞,準備燒給他吃。可是,赤手空拳,怎能燒制呢?大家急中生智,用爛泥把雞包起來,放在火堆中煨烤。
煨了好久,把泥團敲開,不僅雞毛隨之脫落干凈,而且濃香四溢,異常好吃。想不到“逼上梁山”竟逼出了別致的制法,別致的口味。大凡有特色的東西容易傳開。后來,杭州的菜館吸取了這一烹調經驗,加以改進,采用地方良種雞“越雞”(即蕭山雞)和紹興酒等輔料,在經宰殺洗凈的整只嫩雞腹內填滿豬腿肉、川冬菜以及蔥、姜、八角等調味品和香料,用豬網油、荷葉、箬殼等分層包扎雞身,然后用紹興酒腳拌和的酒壇泥裹起,放在文火中煨烤三、四小時。
食用時當場把泥巴敲開。
▽叫化雞地域特點(產品特色)
這個菜由于密封煨烤,保持了雞的原汁真味,加上名酒醇香、荷葉清香和各種輔料的香氣沁入,因而異香撲鼻,形成了特殊的佳味。而整只雞身完整,雞肉酥爛離骨,食不嵌齒,這也是為顧客稱道的一大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