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麗的澎湖島,堪稱四寶之一的文石,僅次于珊瑚居第二。然而,由于文石比珊瑚更難采得,全世界僅意大利的西西里島和澎湖群島才有出產,人們往往不忘“物以稀為貴”,把文石看得與珊瑚同樣貴重。
文石原稱“寶石”,人們把它譽為吉祥之物。如果文石中的花紋越多越繁奇,它的價值就越高。澎湖文石馳名由來已久,清朝乾隆年間,澎湖人竟然用當地的特產文石建造了一座圖書館,并命名為“文石書院”。
澎湖最早開采文石的地方是在西嶼鄉外塹及八罩一帶,當時數量不多。至1908年,在臺的日本人在望安鄉將軍嶼、東吉嶼、天臺山等地發現玄武礁石中含有文石,通過大量開采和外銷,方馳譽也界。澎湖文石的蘊藏量比西西里島要多,而且品質好,花紋多。
文石以有眼且呈黃色的較昂貴。不同產地的文石,其品質、花紋和體積也不一樣。目前澎湖文石主要有三大產地、即望安、白沙和西嶼。望安的文石開采早且質量最高數量最大。這里的文石顏色大多是黑質料,花紋瑰麗,常有一圈圈石眼,大部分采于將軍嶼;白沙的文石主要產于通梁和后寮兩地。后寮的文石顏色與望安相近,同屬于黑質料,花眼較圓且漂亮,但體積小一些。通梁的文石,顏色淺綠,表面泛黃花或白花,價格低些;西嶼的文石則大部分以黃底白花為主,集中在外安、池西兩地,西嶼文石產量較少,價格也較低。
文石采回后,經過能工巧匠的精雕細琢,便成為一件件貴重的藝術珍品。作品一般有人物、花卉、鳥獸、魚蟲,還有圓璧、方圭、念珠、手串、戒指、領帶夾等小飾物,件件玲瓏剔透,優雅別致。到澎湖觀光的游客,一踏入工藝品商店,眼觀這花樣繁多、惹人喜愛的文石珍品,仿佛進入一個藝術的新天地,觀賞不止,贊嘆不休,離開時更不忘買點回去讓親友也飽飽眼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