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澤小棗是甘肅省張掖市臨澤的特色產品之一,以皮薄肉厚、核小、品質優異而素享盛譽。
▽臨澤小棗歷史淵源(文化內涵)
棗為我國原產,它與桃、李、梅、杏并稱“中國五果”。《詩經》有“園有棗,其實可食”和“八月剝棗”的記載。春秋戰國時,棗樹在我國已有廣泛栽培。到周代,紅棗在我國的食用已很廣泛。
之后,孔子的弟子曾參的父親就很愛吃紅棗。我國古老的辭書《爾雅》、后魏賈思勰的《齊民要術》,乃至明代徐光啟的《農政全書》等著名農書中,都把紅棗列為果木之首。
▽臨澤小棗地域特點(產品特色)
臨澤縣位于甘肅省河西走廊中部,東鄰張掖市甘州區,西接高臺縣,南依祁連山與肅南裕固族自治縣接壤,北毗內蒙古自治區阿拉善右旗。屬大陸性荒漠草原氣候,氣候干燥,降雨稀少,蒸發量大,多風。
該自然條件使得臨澤地區十分適宜紅棗的生長,臨澤小棗的特點為皮薄肉厚、核小、品質優異。
紅棗還可加工烏棗、蜜棗、醉棗、酒棗等,用臨澤紅棗所制的臨澤棗泥,更是譽滿隴原。
▽臨澤小棗的營養價值及功效
紅棗含有的蘆丁,能使血管軟化,從而降低血壓,對高血壓病有防治功效;含有黃酮--雙-葡萄糖甙A,有鎮靜、催眠和降壓作用,具有安神、鎮靜之功效。
紅棗會令面色紅潤,因具有養顏補血的作用;有很好的增強肌力、消除疲勞、擴張血管、增加心肌收縮力、改善心肌營養。
▽臨澤小棗的食用注意事項
海蟹與紅棗相克,同食容易患寒熱病,至多間隔2小時才可以吃;棗皮纖維含量很高,不容易消化,腹脹便秘者一定不能多吃。
腎功能失調者和患有尿毒癥的病人盡量少吃;紅棗不建議長時間熱水煮,容易將紅棗的營養流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