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人們健康意識的增強,人們越來越關心自己以及家人的營養和健康。關心吃什么才有“營養”,才有利于健康。但是許多人對于什么是“營養”,怎樣吃才有“營養”,怎么吃,吃多少才有利于健康,知道得并不是十分清楚。
日常生活中,我們往往對營養這個詞有誤解,把營養與營養素混為一談。例如我們經常這樣說,這東西沒有營養或這東西有營養,這里指的是營養素。也就是這個物質里包含哪些營養素。
其實,營養是指營養吸收的過程。我們自身一般不產生營養素,或產生很少,難以滿足人體需要,需要吃下去各種各樣的食物從中獲取來維持身體的健康,食物中的營養物質在身體內被消化、吸收和利用,然后把代謝產生的廢物排泄出來,這樣一個過程就是營養。
盡管營養與經濟收入有一定的關系,但并不是說,經濟條件好的就一定能搞好營養,經濟條件不太好的就不能講究營養。經濟條件好,但是個“營養盲”,照樣搞不好營養;掌握科學的營養知識,而經濟條件一般的照樣可以獲得充足,全面的營養。
講到營養,就需要學習一些基本的營養知識,例如如食物的分類,第三類食物中含量有哪些營養素,還應該了解合理營養的原則。然后,根據這些知識和家庭的具體情況合理選擇,購買食物,并對食物進行科學搭配和烹調,這樣才能從食物中獲得充足,均衡的各種營養物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