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吃狗肉的一些歷史淵源
狗肉,在中國某些地區,又叫“香肉”或“地羊”。
歷史:
從新石器時代開始中國人就食用狗肉。這種文化在古代東亞被廣泛傳播。佛教傳到日本以前,日本人也吃狗肉。中國北方游牧民族因為喜歡獵狗而不吃狗肉。因為這些游牧民族在五胡十六國和南北朝時代控制中國北方,中國北方人也把狗肉認為是低等食物。但是中國南方人在廣東,廣西等地方還繼續食用狗肉。朝鮮,越南也保存這種傳統文化。
中國明朝李時珍所著《本草綱目》中記載四種狗肉為主的藥方。
狗肉的食用地域:
狗肉食用在東亞為最普遍,但在世界其他地區也有。
亞洲
狗肉在東亞,如中國、韓國、朝鮮、越南、印尼各地均有食用。
中國各地均有著名的狗肉菜肴,但最主要的狗肉食用地區是中國東北和貴州到廣西、廣東、福建一線。
歐洲
在歐洲的歷史上,通常在一些危難時期,歐洲人曾食用狗肉。
如小冰期(14世紀至19世紀)初期生活在格陵蘭的維京人發生嚴重饑荒的時候,這些歐洲人也吃狗肉。
1870年普法戰爭期間,法國巴黎被圍。那段期間包括狗、貓在內的各種寵物,甚至動物園中的動物都被當作食物。法國大文豪維克多·雨果記載了此事。法國直到1910年還有狗肉鋪子。據傳今天在巴黎北部仍有人吃狗肉。
其他
在太平洋島國法屬波利尼西亞人們一直有吃狗肉的習慣。
在非洲,狗主要用作獵犬。有些部落的人會在狗死后吃狗肉,但狗肉從未成為主流食物之一。這也可能是因為狗的飼養費用較高。
在拉丁美洲的一些地區,如阿根廷的布宜諾斯艾利斯,有些人食用狗肉。
狗肉的特質與烹調:
中醫認為狗肉味咸性溫,可補中益氣,溫腎助陽。漢族民間的說法是狗肉可以壯陽,所以狗肉多作冬令補品。而朝鮮族人認為狗肉清熱祛火。
有一種傳說把狗肉的品質和皮色聯系起來,說“一黑,二黃,三花,四白”。但也有人認為“黃狗為上, 白狗次之, 黑狗為下”。
狗肉烹調前須經浸泡或腌漬,必須將其煮熟方可食用。狗肉適合于燒、燉、煮、煨、燜等長時間加熱的烹調方法,也可以用煙熏、腌臘的方法把狗肉制成半成品。
另外,據說吃狗肉后不要喝茶,這是因為茶葉中的鞣酸與狗肉中的蛋白質結合,會生成一種叫鞣酸蛋白質的有害物質。
中國著名狗肉菜肴:
江蘇的沛縣狗肉:傳說中是秦朝末年劉邦的大將樊噲在作狗肉販子時發明的。
貴州的花江狗肉:貴州布依族的傳統菜。
廣東湛江的白切狗肉:湛江人一年四季的最愛。
廣東的狗肉煲:流行于廣州、肇慶等城市。
吉林延吉的補身湯(又稱狗肉火鍋)、紅棗煨狗肉、干靠狗肉、香辣狗肉絲等:朝鮮族有大量的狗肉菜肴。
和狗肉有關的俗語:
形容狗肉香的
“狗肉滾三滾,神仙站不穩”
“聞到狗肉香,神仙要跳墻”,或“聞到狗肉香,佛爺也跳墻”
“不食狗肉,不知天下大味”
形容狗肉性熱的
“吃了狗肉暖烘烘,不用棉被可過冬”
“喝了狗肉湯,冬天能把棉被當”
其它
“寒冬至,狗肉肥”:吃狗肉的最佳時節。
“掛羊頭,賣狗肉”:狗肉在歷史上是低級食品。
“狗肉上不了正席”:狗肉在歷史上是低級食品。
來源:名希特產網 時間:2025-04-12
關注:
飲食禮儀特產推薦
飲食禮儀特產排行
- 凍羊糕
- 羊肉有益血、補肝、明目之功效,對治療產后貧血有很好的效果。羊奶與牛奶相比,富含更多脂肪和蛋白質,是腎病病人理想的食品之一,也是
- 關注:216
- 奶香花生牛軋糖
- 材料:棉花糖300克,奶粉200克,烤香的花生300克,黃油90克(花生提前炒香或者倒入烤盤,預熱烤箱175度,中上層上下火,烤15分鐘,放涼
- 關注:174
- 街頭小吃涼皮
- 小麥面粉,清水,黃瓜,香菜,蒜,花椒
- 關注:163
- 牛軋糖
- 做過糖之后發現,含糖量那叫一個高;最大的制作心得不是鍋鏟比較難洗,而是千萬別在夏天做牛軋糖。
- 關注:161
- 爽滑解暑仙草凍
- 我所說的仙草凍,其實我們這兒從來就是把它叫做涼粉。我是后來才知道,在我們大中國,大名鼎鼎的涼粉原來可以是截然不同的兩樣食物。
- 關注: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