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種花的歷史悠久。早在元代即已具規模。朝陽門外的杏花十里,積水潭一帶的荷花千頃都盛極一時。元廉希憲在豐臺花鄉——草橋的別墅萬柳園,“園內名花萬木,為京城第一。”明清兩代,養花更見繁盛,不論是皇宮、王府、宅邸、別墅、園林,到處繁花似錦,廟會上售花者云集。豐臺的草橋、黃土崗、樊家村以及十八村一帶,農民以種花為業,賣花擔“每晨千百,散入都門”,雨后賣花聲,為古城憑添幾許春色。花的品種繁多,《燕京歲時記》記載,光菊花一項,就有三百多種。豐臺的芍藥,宮錦紅、醉仙顏、醉楊妃,白玉帶等等“甲于天下”。
今天北京的園藝工人,繼承多年來花農辛勤培育的傳統,發展了溫室栽花技術,四季鮮花不斷。中山公園唐花塢,能在春節的寒冬天氣里,舉辦迎春花展,有當季的水仙、臘梅、仙客來;仲春才開花的茶花、迎春、探春、丁香、杜鵑;花旗在夏季的扶桑、含笑、令箭荷花;更有那果實累累的香圓、桔子等等,爭奇斗艷,姹紫嫣紅。
天壇、北海、景山、陶然亭、頤和園等處,也經常舉辦花卉展覽、盆景展覽。
南郊花圃,原名黃土崗花圃,是北京花木公司所屬大型花圃。建圃已二十多年,有溫室設備九千一百平方米。它同國內三十多個大中城市建立聯系,使花卉品種,日趨繁多。每年能向機關、廠礦、居民提供盆花十余萬盆、草花三萬余株,球根十萬余個。不少品種還運銷港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