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來,瑩瑩生光,色澤溫潤的玉石,一直是中國人珍愛的寶物。古人將玉比為仁義禮智信五德,所以讀書人喜歡配玉,以砥礪自己培養高超的德性,大家閨秀配玉以顯示其脫俗的教養。古人還認為靈的冊川才能孕育出美麗的玉石,因而玉能避邪保身,所以老年人喜歡戴玉鐲子,防止跌倒等等,古往今來,玉的價值經久不衰。
臺灣是世界上翠玉生產最多的地區,近幾年來平均年產量超過全世界總產量的一半以上。根據臺灣大學地質系教授譚立平的研究,臺灣玉礦的蘊藏量也超過全球已知蘊藏量的一半,在六十萬噸以上。且大多蘊藏在東部鐘靈毓秀的山區,其中以花蓮縣豐田山區最多,它過去的產量占全臺總產量的99%。
臺灣翠玉一般分為普通玉、蠟光玉、貓眼玉三種,硬度與加拿大、朝鮮南半島翠玉相似,大約達七度以上,顏色則因含鉻較多,比加拿大和朝鮮南半島的玉要綠。
“玉不琢不成器”,玉石采回后,加工廠商先將粗陋的礦石切成薄片,再畫上墜子、戒面、鐲子等的模型,然后分幾道工序由粗到細逐步琢磨加工,才能完成一件晶瑩剔透的玉器或裝飾品。
臺灣玉依純度通常分三級:A級為半透明狀,顏色均勻,雜質少,可做戒指、項鏈等高級飾物;B級不透明,內含黑色礦物,大部分做工藝品雕刻;C級含有白色透明角閃石細脈,可做風景石裝飾品。玉器是一項藝術品,不僅要靠精湛的加工技術將表面磨光,還要靠藝術的涵養和創意雕琢成形。
目前,臺灣不僅玉石產量多,而且加工的技術也漸漸馳譽世界。許多玉石加工藝人掌握了傳統的技藝,利用專為雕、切、磨而設計的新機器,雕出栩栩如生的神、佛像,美麗的玉屏風和古色古香的香爐等各種擺飾。美國阿拉斯加所產的軟玉大多運來臺灣加工,再銷往世界各地;加拿大和朝鮮南半島所產的玉也有部分委托在臺加工。最盛年份,在臺進行的軟玉加工約占全球的70%。全臺寶石加工廠達兩千多家,從事寶石開采、加工和買賣者約二十多萬人。
此外,臺灣還產制世界上只有斯里蘭卡和臺灣才有的貓眼玉,從事玉石加工的廠商楊子宏,磨出臺灣的第一顆貓眼玉,售價達十五萬新臺幣,震驚了花蓮的玉石加工業。十多年來,臺灣貓眼玉在臺灣及國際市場的交易值約達一百多億新臺幣。貓眼玉具有貓一樣的眼線,由于折光率不同,這條眼線看似活的,眼線越細越名貴。黑色的貓眼玉最少,也最昂貴,日本和東南亞人特別喜愛,許多人視為傳家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