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臺灣工商業的發展,便使許多人精疲力盡之際,莫不藉生機勃勃的植物,來作適當的調劑,靠植物修身養性與潛移默化的功能,解除心情的煩悶,啟發理智。文人雅士亦靠擺設的植物,啟迪文思。而最富情趣者,即為盆景。盆景無論布置家庭,美化環境都是重要點綴材料,于是盆景盆栽花木,成為臺灣新興事業。況且盆景小巧玲瓏,搬動方便,無論陳設于客廳,或布置亭檐走廊,都可使春風滿院,充滿生機勃勃的氣息。
臺灣城市鄉村山間,尚有部分年長的花匠,繼承中國盆景古老的傳統,在現在的盆景中,以石來陪襯,藉石以明水假山的形式,栽植花木以模仿大自然景色,縮為一小盆而置屋中、庭院來作觀賞,或供書廂畫廊點綴。也有利用石的形體,為某一象征物,再配以花木而作盆景,極具匠心,富藝術魅力,莫不令人覺迷陶醉。
臺灣盆景栽植,多隨花木生長狀態,采取直干式、雙干式、多干式、橫干式、寄植式、懸崖式、攀石式、盤旋式、短干式等,盆缽有素燒的普通瓦盆和涂釉的色彩美觀的盆缽兩種。盆缽的形狀,配合花木石草生態特色,采用長方形、圓形、橢圓、六角、八角及菱形等。配景以石為主,但亦有用古老的朽木來配置,前者使呈莊嚴氣象,后者見溫雅神采。凡石質形態粗糙者,極富吸引力,苔蘚容易繁殖,用苔末散播,增加盆景的古雅風趣。盆栽的材料還有木本與草本,培養木本多抑制它徒長,使之矮化或按設計的形態生長,增加古老和藝術美感。而草本,加以修剪促使生長強健,開化茂盛,花、葉、果、樹姿都是盆景采用的題材。
在臺灣盆栽的觀賞花木,計有:黑松、龍柏、榕樹、楓樹、九重葛、紫薇、茶花、杜鵑等多種,其中,榕樹,俗名為“松”,最為人愛,因榕樹不但長壽,居熱帶,易生易長,也最適應任何環境。臺灣東部的綠島環海,大都是陡峭的巖岸。那此巖隙中,長很多小榕樹,小者公6厘米,高者也不過30厘米許。年歲少則一二年,多達數十年,常年綠色蔥蘢如油潑。由于常受風吹雨打,長得矮,姿態優美,識貨者把它移植到小盆里,擺在辦公桌上。它那生所勃勃的姿態,足使人閑性寄情,而且綠島海灘有很多大小蛤蜊殼,經過好幾百年之后,已變為大化石,形如小船很美觀,有人專拾這“小船”,再裝一座假山在“小船”上,小榕樹種假山上,種植者愛不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