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掖,以“張國臂掖,以通西域”而得名,張掖市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古絲綢之路重鎮,是新亞歐大陸橋的要道,中國優秀旅游城市。張掖是一座幸福感很強的古城,這里不但有許多世界級的風景,比如七彩丹霞、馬蹄寺、平山湖大峽谷,還擁有很多特色美食,尤其是夜幕降臨的時候,甘州巷子里張燈結彩,食物的香氣四處洋溢,攤販們滿面紅光,戲精似的鉆到你的鏡頭前,介紹他家的美味。
甘肅張掖五大土特產
1、小河紅棗;2、棕葉皮;3、甘草;4、粉皮面筋;5、臘羊肉
1、小河紅棗
張掖小河鄉的紅棗,成熟后表面全都是紅褐色,果形較小,但肉質細密,味甜、核小,營養豐富。除鮮吃外,曬成干棗,供煮粥或制甜食品。它不僅含有大量的糖粉,蛋白質和脂肪,而且含有比一般果品高的鈣和磷,特別是含有大量的鐵是補血的佳品,有益氣補血,養腎安神之功,可治虛損勞傷諸癥,具有一定藥用價值。這種紅棗久貯不壞,很少生蟲,鮮食和干食均可。
2、棕葉皮:
張掖特產的白花葦(也有少量的紫花葦),生長迅速,桿粗株高、密度大、纖維韌力強、質量好,葦葉以被大量運往外地作為棕葉皮。
地處西北邊陲的張掖,到處有豐沛的水源,可說是水流淙淙,河道如織,因此湖邊、河邊叢生蘆葦。蘆葦是多年生草本纖維植物,無需管理,一年一收,是造紙纖維合成和編織工業的重要原料。張掖的葦產品還被多用于編織鋪床、鋪炕的蘆葦席,房頂上的篙件,以及藥材包裝等。
3、甘草:
甘草能調和諸藥,在中藥里被稱為“因老”,有“藥中之王”的美稱。科學研究表明,甘草能起到抗潰瘍、抗炎癥、降血壓、中樞抑制、鎮痛甚至抗腫瘤的作用。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甘草的用途越來越廣泛,原料精制而成的甘草霜、甘草膏,除有藥物作用外,調在墨汁或顏料里,可使染色均勻,可用來作滅火劑的起泡劑和石油鉆井液的穩定劑,作糖果、卷煙和醫療工業的調味劑。
張掖的野生甘草資源豐富。河西地區將建成甘草出口基地,現由國家撥付資金建立人工種植基地,這將結束長期單純依賴采掘野生甘草資源破壞生態環境的歷史。
4、粉皮面筋:
在張掖農村,農民秋收后,家家戶戶,要曬粉皮面筋迎親接友,逢年過節或是喜慶之時,粉皮面筋是不可缺少的招待食品。產婦坐月子時也由娘家贈送一籃粉皮面筋。
張掖馳名的粉皮面筋有“馬面筋”,每日清晨挑兩桶擺攤出售,不到兩個小時便可出售完畢。因為它名氣大,除經常來吃的當地人外,慕名而來者也不少。
5、臘羊肉:
張掖的臘羊肉已有百年歷史,加工有其獨到之處。原料選用的羊,主要是產于山丹、民樂等地,吃了蕪葫草、蕪葫花的羊。在秋冬季節,把羊宰殺以后,加高臺的雪花鹽以及苗香生姜等佐料煮熟、剔骨、抹上清油而成。肉紅透明,肥而不膩,引人食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