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州千張扣肉的來歷
荊州人擺宴席,除了魚糕丸子、排骨藕湯,最常見了一道菜絕對是荊州的千張扣肉了,以前家家戶戶辦酒席請廚子,最看重的是制作千張扣肉的手藝,既要肉質鮮美好看,又要肥而不膩好吃,沒有兩把刷子的廚師,是不好意思接下宴席的活的。
千張扣肉特點:油而不膩
荊州千張扣肉是荊州江陵地區傳統宴席上的“三大碗”之一,別看他取名“千張”,其實材料與千張無關,他的主料是純葷食的豬五花肉,不過在做法上千張扣肉借了千張細如絲的特點,做好的成品看上去,肉薄的一片一片的甚是好看。
據說這千張扣肉源自唐朝一位名叫段文昌的宰相,在當時叫"梳子肉",是富貴人家招待賓客的拿手菜,但是做法是用大肥肉與炸胡椒蒸制而成,所以塊大肉肥,吃起來膩得發慌,這段文昌雖是宰相,但對中華美食研究頗深,他讓廚子將肥肉換成五花肉,炸胡椒換成豆豉,再加上蔥姜蒜調味,肉切薄片,上鍋再蒸制,這味道與之前的"梳子肉"大相徑庭。因為加入了解膩的豆豉,這半瘦半肥的肉碰上略帶咸味的豆豉中和,味道一絕,特別是切好的豬肉片,精心擺上盤后,可謂是肉薄如紙,因此取名千張扣肉。
荊州千張扣肉的做法
準備食材主料:帶皮的五花肉,五花肉一定要是大塊的,長約是10公分,寬約是12公分;京醬。
輔料:大蒜、黃瓜、香菜、香蔥,食鹽、雞精、胡椒粉、干豆角、豆豉。
1、制作京醬,醬汁是由甜面醬、番茄醬或番茄沙司、蠔油或炒制而成的。比例為1:2:0.5喜歡甜的可以再一些白糖,把炒好的京醬放置一邊備用。
2、把扣肉加姜片放入開水中煮,水里放一點食鹽,雞精;大概煮15分鐘,肉只能煮到五成熟。
3、把煮到五成熟的大肉塊撈起來,加上炒好的京醬一起翻炒均勻,讓京醬慢慢入味入色到肉里。
4、再把肉塊丟到油鍋里炸一下,是為了把肥肉里的肥油炸出來,讓瘦肉也酥脆,肉皮也會很勁道。
6、等到肉塊冷卻放到粘板上,用菜刀切成薄片,切得越薄越好,一般可以切到三十多長肉片,所以為什么這叫做千張扣肉的原由。
最后一步,把扣肉整齊的擺到碗里,底部鋪上干豆角、豆豉,蒸鍋里蒸20分鐘就可以了;把蒸好的扣肉拿出來,用盤子蓋住碗口,迅速得翻過來,倒扣在盤子里。可以在盤子旁邊放一些香菜和黃瓜,感覺吃多了有點膩,可以用黃瓜蘸著湯汁吃。
千張扣肉美食賞析
這道菜雖然看起來很油膩,但是經過了煮啊、炸啊、蒸啊,肥肉已經入口即化了;肉片軟嫩不膩,味道溶爛不糜,咸甜馥香濃郁。注意這道菜不要加太多了鹽,如果味道咸了會蓋過這道菜本身的口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