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鍋盔是湖北省最有名的特產之一,其著名程度與武漢的熱干面幾乎是不相上下的。鍋盔是湖北人們經常會見到的一種食物,相傳是唐代的一名士兵在無意間發明的,也有傳聞稱是諸葛亮最先發明的。很多的地方美食都會用一個機緣巧合的故事,或者是古代的某個名人故事來點綴自己的來歷。其實,不管公安鍋盔是怎么來的,小編想說,好吃,喜歡吃就可以了,何必在乎這么多呢!
鍋盔又稱鍋奎,其種類有很多種,但是在這之中,最為著名的還是要數公安鍋盔了。公安鍋盔的特點可以用三個字概括“薄、香、脆”,一般來說,公安鍋盔中間都會放進一些餡料,吃起來有葷有素,有咸有辣。下面,小編帶大家了解一下公安鍋盔的做法。
公安鍋盔家常做法
一個廢舊油桶,揭去上蓋,里面用耐火的泥土糊成肚大口小的空間,再配上一塊案板,這就可以開張了。將發酵的面團在手中搓弄,抻寬拉長,成海棠葉狀,撒上芝麻,放進火爐。大約過三兩分鐘,師傅便用一把專用鉗子,輕輕從爐膛里將體積增大近一倍的鍋盔取了出來,根據顧客的需要,咸則加鹽,加辣加甜,油重油輕,細聽尊便。這時候的鍋盔,外焦里嫩,松軟適宜,拿著似乎有點燙手,吃著卻感覺挺好。
公安鍋盔詳細做法
面粉十斤,水四斤(水溫要按季節掌握),酵面夏季五兩,春季七兩.冬季一斤,堿面按季節零點五至一兩,面水酵面,搭上堿面,和成面團,放在案上用木杠邊折邊壓,壓的過程中,再加面粉二斤左右,直壓到面光色潤,酵面均勻時,分成一斤三兩重的小塊,再分別逐個用木杠邊壓、邊轉,制成圓直徑八寸,厚六分的菊花式圓形餅,上鏊烙制。
第一鏊是上下火,火候要小而穩,主要是給饃被木杠壓后產生的波浪上面上火色,讓酵面進一步發酵和最后定型。
然后進第二鏊,二鏊是一面火,火候較旺,因火旺鏊內可放一個鐵圈,將饃置于空中,主要是起烘烤作用,兩個鏊一共要達到三翻六轉,大約十分鐘可烙制而成。
我們一般見到的公安鍋盔都是以第二種方式為主的。第二種公安鍋盔制作方式味道多變,可以根據喜好制作成出不一樣的味道,口感相對于家常做法而言也更加出色。但是相應的,第二種公安鍋盔的制作方式需要更加專業的鍋盔爐。
以上就是公安鍋盔的全部內容了,來荊州旅游,千萬不要忘記嘗一嘗正宗的公安鍋盔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