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墨老酒產于山東即墨縣,古稱“醪酒”。據(jù)《即墨縣志》和有關歷史資料。
公元前722年,即墨地區(qū)(包括嶗山)已是一個人口眾多,物產豐富的地方。這里土地肥沃,黍米高產(俗稱大黃米),米粒大,光圓,是釀造黃酒的上乘原料。當時,作為一種祭祀品和助興飲料,釀造極為盛行。在長期的實踐中,“醑酒”風味之雅,營養(yǎng)之高,引起人們的關注。古時地方1把“醑酒”當作珍品向皇室進貢。相傳,春秋時齊國君齊景公朝拜嶗山仙境,謂之“仙酒”;戰(zhàn)國進齊將田單巧擺“火牛陣”大破燕軍,謂之“牛酒”;秦始皇東赴嶗山索取長生不老藥,謂之“壽酒”;幾代君王開懷暢飲此酒,謂之“珍漿”。唐代中期,人們發(fā)現(xiàn)“醑酒”,又稱“骷轆酒”。到了宋代,人們?yōu)榱税丫剖烽L、釀造好、價值高的“醪酒”同其他地區(qū)黃酒區(qū)別開來,以便于開展貿易往來,故又把“醑酒”改名為“即墨老酒”。此名延用至今。清代道光年間,即墨老酒產銷達到極盛時期。即墨老酒釀造歷史悠久,1932年即墨有黃酒作坊500余家,年產量50萬公斤。1949年,建即墨黃酒廠。
明李時珍《本草綱目》詳述了69種黃酒泡制藥材治百病的秘方。《漢書。食貸志下》:“酒,百藥之長”,說的就是黃酒。《神農本草經(jīng)》:“大寒凝海,惟酒不冰,明其熱性,獨冠群物。藥家多須以行其勢”。即使在科學已相當發(fā)達的今天,許多中藥材仍須以黃工人正在制作酒泡制方可助其功效。
古時地方1把“醪酒”當作珍品向皇室進貢。相傳,春秋時,齊國君齊景公朝拜嶗山仙境,謂之“仙酒”;戰(zhàn)國時齊將田單巧擺“火牛陣”大破燕軍,謂之“牛酒”;秦始皇東赴嶗山索取長生不老藥,謂之“壽酒”;幾代君王開懷暢飲此酒,謂之“珍漿”。唐期中期,人們發(fā)現(xiàn)“醪酒”威力“適筋骨入骨髓”,別稱“骼髏酒”,又稱“骷轆酒”。到了宋代,人們?yōu)榱税丫剖烽L、釀造好、價值高的“醪酒”同其它地區(qū)黃酒區(qū)別開來,以便于開展貿易往來,故又把,“醪酒”改名為“即墨老酒”。此名延用至今。清代道光年間,即墨老酒產銷達到極盛時期,老酒不僅暢銷全國各大商埠,而且出口遠銷日本及南洋諸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