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藥的食材簡介
薯蕷,通稱山藥。多年生草本植物,莖蔓生,常帶紫色,塊根圓柱形,葉子對生,卵形或橢圓形,花乳白色,雌雄異株。塊根含淀粉和蛋白質,可以吃。山藥味甘、性平,入肺、脾、腎經。
山藥的營養價值
1、淀粉酶
山藥中不但含有大量植物蛋白,含有豐富的山藥淀粉酶以及多酚氧化酶等天然營養成分,這些營養物質可以直接作用于人類的疲憊,能促進脾胃消化,緩解脾胃虛弱,對人類的脾胃虛寒,脾胃不和以及食少體倦和腹部脹痛都有很好的預防作用。
2、黏液蛋白
山藥中除了含有淀粉酶和植物蛋白以外它含有多種對人體有益的礦物質和維生素,除此以外,粘液蛋白也是山藥中最重要的存在,這種物質不單能調節血糖,預防血糖升高,還能清除血管壁上的膽固醇與脂肪,能預防血管老化,更能提高身體免疫力,減少癌癥發生。
山藥的功效與作用
(一)山藥的功效
中醫認為,山藥味甘、無毒、生者性涼,熟則化涼為溫,入肺、脾、腎經。補脾養胃,生津益肺,補腎澀精。用于脾虛食少,久瀉不止,肺虛喘咳,腎虛遺精,帶下,尿頻,虛熱消渴。麩炒山藥補脾健胃。用于脾虛食少,泄瀉便溏,白帶過多。
《本經》:"主傷中,補虛,除寒熱邪氣,補中益氣力,長肌肉,久服耳目聰明。"
《別錄》:"主頭面游風,風頭(一作’頭風’)眼眩,下氣,止腰痛,治虛勞羸瘦,充五臟,除煩熱,強鑰。"
《藥性論》:"補五勞七傷,去冷風,止腰痛,鎮心神,補心氣不足,患人體虛羸,加而用之。"
《食療本草》:"治頭疼,助陰力。"
《傷寒蘊要》:"補不足,清虛熱。"
《本草綱目》:"益腎氣,健脾胃,止泄痢,化痰涎,潤皮毛。"
《日華子本草》:"助五臟,強筋骨,長志安神,主泄精健忘。"
(二)山藥的作用
1、健脾益胃、助消化作用
山藥含有淀粉酶、多酚氧化酶等物質,有利于脾胃消化吸收功能,是一味平補脾胃的藥食兩用之品。不論脾陽虧或胃陰虛,皆可食用。臨床上常用治脾胃虛弱、食少體倦、泄瀉等病癥。
2、滋腎益精作用
山藥含有多種營養素,有強健機體,滋腎益精的作用。大凡腎虧遺精,婦女白帶多、小便頻數等癥,皆可服之。
3、益肺止咳作用
山藥含有皂甙、黏液質,有潤滑,滋潤的作用,故可益肺氣,養肺陰,治療肺虛痰嗽久咳之癥。
4、降低血糖作用
山藥含有粘液蛋白,有降低血糖的作用,可用于治療糖尿病,是糖尿病人的食療佳品。
5、延年益壽作用
山藥含有大量的黏液蛋白、維生素及微量元素,能有效阻止血脂在血管壁的沉淀,預防心血疾病,取得益志安神、延年益壽的功效。
6、抗肝昏迷作用
近年研究發現山藥具有鎮靜作用,可來抗肝昏迷。
7、預防前列腺增生作用
據美國《健康》雜志報道,這種特殊的黏性成分,對中老年男性易患的前列腺增生或前列腺增生(容易導致排尿不暢)能起到預防和治療作用。而且山藥中的黏性成分是由黏蛋白這種糖分和蛋白質的復合體構成的。黏蛋白具有激活雄性激素的作用,因此,山藥是患有前列腺增生男士的美食佳選。
8、增強免疫功能的作用
山藥中的有效成分對免疫功能有著促進的作用,科學研究表明,食用適量的山藥可以增強免疫力。
9、促進胃腸蠕動作用
山藥具有刺激小腸運動、促進腸道內容物排空作用。
10、清熱解毒作用
《重慶堂隨筆》中記載,山藥清絡中風火濕熱,解溫疫穢惡濁邪,息肝膽浮越風陽,治痙厥癲癇諸癥,F代醫學研究也表明,山藥有著清熱解毒的作用。
11、山藥的其他作用
(1)山藥能夠調節機體對非特異刺激反應性作用。
(2)山藥所含營養成分和粘液質、淀粉酶有關,有滋補作用,能助消化。止瀉。祛痰。
(3)山藥可以治外感發熱咳嗽,腸炎,菌痢,麻疹,腮腺炎,敗血癥,瘡癤腫毒,闌尾炎,外傷感染,小兒痱毒。
山藥的禁忌人群
山藥有收澀的作用,故大便燥結者不宜食用;另外有實邪者忌食山藥。
山藥的適宜人群
一般人群均可食用。適宜糖尿病患者、腹脹、病后虛弱者、慢性腎炎患者、長期腹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