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帶魚不能人工養殖
東海帶魚和南海帶魚的區別
帶魚是深海魚類,養殖難度大,目前還沒有養殖的帶魚。市場上主要有兩種帶魚在出售:東海帶魚和南海帶魚。
東海帶魚(舟山帶魚)和南海帶魚區分方法如下:
1、眼睛辨別:(東海帶魚)“小眼睛”VS海南帶魚“內大眼睛”;還有最顯著的區別是,南海帶魚的眼睛是黃色的。
2、魚鱗辨別:舟山帶魚(東海帶魚)“魚鱗是白色的,不發亮,用手一擦會擦掉”VS海南帶魚“鱗白中帶黑,顏色發亮,用手不容易擦掉”
3、柔韌度辨別(托住帶魚中間,看兩頭會不會掛下來,掛下來的程度是多少)
舟山帶魚(東海帶魚)“比較軟,能掛到底,形成倒U字形”VS海南帶魚“不能做到這一點”
4、大小辨別:舟山帶魚(東海帶魚)一般都較小,單條7兩以上的市場上基本看不到VS海南帶魚“2斤以上比比皆是”
5、口感辨別:舟山帶魚(東海帶魚)“味道鮮,容肉質細嫩爽滑”
6、大骨粒:海南帶魚吃起來會有那種大骨粒;煮熟以后,南海帶魚體內有顆粒狀的硬骨,而東海帶魚沒有。
帶魚為什么一出水就會死掉?
眾所周知,帶魚是一種海魚,有離開水即死的習性,帶魚生存的環境是壓強較大,出水后的帶魚適應不了低壓環境,體內的壓力就會迅速將肚子膨脹起來,撐破整個腸胃,帶魚主要生存在30米以下的海域,無法調節高低壓的氣壓差,所以在一出水后就會死掉。
帶魚養殖為什么這么難實現?
主要是海魚習慣了海底的重壓,離開水之后,都會出現“負壓”現象,立即死亡,帶魚在沒有壓力的環境之下是難以存活的,人工建造這樣的設施,耗資巨大,這個還不是主要原因之一。
1.帶魚屬于洄游性魚類。中國沿海的帶魚可以分為南、北兩大類,北方帶魚個體較南方帶魚大,在黃海南部越冬,春天游向渤海,形成春季魚汛,秋天結群返回越冬地形成秋季魚汛,南方帶魚每年沿東海西部邊緣隨季節不同作南北向移動,春季向北作生殖洄游,冬季向南作越冬洄游,東海帶魚有春汛和冬汛之分。
2.帶魚游泳能力差,還有晝夜垂直移動的習慣,白天群棲息于海洋中、下水層,晚間活動于海水底層。
3.帶魚全年攝食的餌料種類數共有60余種,魚類和甲殼類為其主要餌料類群。帶魚食性很雜而且非常貪吃,有時會同類相食。
2017年7月13日浙江省舟山市水產研究所初步攻克世界性難題:帶魚人工飼養成功。在研究所的養殖基地,來自深海的300多尾帶魚,已經在水池里歡快地生活了兩個多月。農業生產遇到問題,中國最大的農技問答“云種養”平臺,數萬名優秀農業專家,時時在線,免費解答。
其實在日本,水族館中飼養帶魚的并不罕見,東京的葛西臨海水族園,三重縣鳥羽水族館都有比較成熟的帶魚飼養技術。
那么解決帶魚的種內自殘問題?舟山的做法是:根據帶魚體型大小,分池飼養。這一做法最大程度上避免了大帶魚對小帶魚的碾壓式的掠食。
帶魚是消費者非常喜歡的一種魚類,而且吃法多樣,又沒有淡水魚中的土腥味兒。像表帶魚,產卵期很長,一般以4月~6月為主,其次是9月~11月,一次產卵量在2.5萬粒~3.5萬粒之間。繁殖量大,農民養殖收益明顯。
目前來看,人工養殖帶魚的技術尚未成熟,相信隨著科技的發達,總會有那么一天的到來。
帶魚的簡介
帶魚,又名刀魚、裙帶魚、牙帶、白帶魚、柳鞭魚、帶柳、晦刀魚。和大黃魚、小黃魚及烏賊并稱為中國的四大海產。
帶魚體長扁側呈帶狀,頭窄長,口大、且尖,牙鋒利,眼大位高,尾部細鞭狀。體表銀灰度色,無鱗,但表面有一層銀粉,側淺在胸鰭上方向后顯著彎下沿腹線直達尾端,背鰭極長,無腹鰭。帶魚肉多且細,脂肪較多且集中于體外層,味鮮美,刺較少,但腹部有游離的小刺。主要分布于西太平洋和印度洋,我國沿海均產,以東海產量最大,南海產量較少,浙江、山東沿海是產量較多的二個海區。11-12月是盛產帶魚的季節。
帶魚因身體扁長似帶而得名,以舟山所產為最佳。帶魚肉肥刺少,味道鮮美,營養豐富,鮮食、腌制、冷凍均可。
健康飲食特產推薦
健康飲食特產排行
- 蚊子的壽命及相關知識小科普
- 說到蚊子,大家都知道夏天的晚上比較多,尤其是在農村地區,到處可以看到蚊子,人們每天都要想辦法滅絕蚊子。
- 關注:49
- 常見牛奶有哪些種類?
- 牛奶是我們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營養品,富含蛋白質、維生素、乳糖、鈣、磷、鐵、鋅、銅等營養物質。
- 關注:44
- 梨中之王南果梨的生長習性
- 梨是我們常見的水果,不僅味美汁多,甜中帶酸,而且營養豐富,含有多種維生素和纖維素。我國梨的品種非常多,不同種類的梨,味道和口感
- 關注:42
- 為什么新疆的瓜果特別甜
- 同時,新疆降水少,云量小,光照強,光照充足。正常水果的甜度一年日照時長大概2200小時左右,但在新疆,一年大概有2600多個小時
- 關注:31